出房間,讓東海王的隨從進去,自己去與外面的將軍匯合,他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晉城總算沒有被攻破,但是損失慘重,傷亡近半,迎入援軍之後,守城兵力沒有增加,反而減少,馮世禮率領的軍隊也撤退得非常艱難,一直被憤怒的匈奴人追擊,情形不明。
趕來救駕的宿衛軍損失尤其慘重,來時兩千餘人,活著進城的只有七八百人,將軍晁化殉職,太監蔡興海跪地請罪,他已經明白自己上當了,差點成為匈奴人的前驅。
韓孺子當然不會怪他,沒有這支援軍,右賢王還是會找藉口攻城,而且他從蔡興海這裡得到許多外界的訊息,對他來說至關重要。
“我真不明白楊奉是怎麼想的,居然……居然……”蔡興海說不下去,他在行軍路上聽說京城那邊的情況,沒機會當面質問楊奉。
楊奉選立了帝位繼承者,不只一位,而是兩位,其中的英王尚在叛軍手中,雖然此事從未正式公開,但許多人都聽說了,感到不解,甚至感到憤怒,蔡興海就是其中之一。
韓孺子卻立刻明白了此舉的用意,如此一來,大單于更不能攻城弒帝了,活著的皇帝能夠吸引援軍,死去的皇帝毫無價值,還會讓大楚另立新君。
至於將英王也立為選擇之一,一是為了分化匈奴人與齊國叛軍,二是不給大臣趁機作亂的機會——即使有人想要迅速改立皇帝,會也因為有兩個選擇而無法統一力量。
“不用懷疑楊公,他的做法並無不妥。”韓孺子大大地鬆了口氣,形勢仍然危急,但是有了一點周旋的餘地。
蔡興海身上多處受創,見皇帝如此鎮定,他也安靜下來,磕頭告退。
“安葬晁將軍的時候,朕要親自到場。”韓孺子提醒道。
“是。”蔡興海退下。
晁化並非能力超群的將軍,也沒有立過不世奇功,但是他與京南的那些漁民士兵對皇帝意義重大,韓孺子必需親自為他送葬。
樊撞山保住一條命,可傷勢太重,已經沒法指揮守城,韓孺子親去床前安慰,然後召集倖存的眾將,安排守城事宜。
如果匈奴人今晚真的不顧一切發起進攻,晉城無力防守,士兵太少,又都極度疲憊,韓孺子只能讓當時沒有參戰計程車兵登上城頭,多樹旗幟,多帶土石器械,希望能夠嚇住匈奴人。
這些士兵大都是百姓,最大的作用就是虛張聲勢。
倖存的老兵則一律休息。
隨行的文官也曾在街道列隊待戰,但是沒機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