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大唐營養師 作者:白寒

瞭然,在長安城,他總共就只給一個孩子看過舌頭,當然也治好了。

婦人點頭:“我家小元,我家小元…”卻是未語淚先流。

來求醫看病的,哪個不痛苦,陸氏母子見多了,也懂得如何應對這場面。

那婦人在陸氏的溫言勸慰和引導下,說出了兒子的病情,她姓楊,夫家姓盧,乃是三代單傳,自從去年生下了小元后,家裡本是喜氣洋洋,小元這孩子也招人喜愛,八個月就能開口叫爹孃,聽見旁人讀書,不懂意思也能學上幾句,任人見了都誇這孩子,將來定能考個功名,光宗耀祖。

盧家也是對這孩子滿懷希望,哪知兩個月前,小元突然不愛說話了,而且舌頭髮硬,逐漸吃奶都困難起來,接著哭叫也沒了聲音。全家慌了起來,帶孩子四處求醫,可一點效果也沒有,原有的一點家財也花得差不多,為了能讓孩子繼續治病,現在不光是小元的父親,連年過半百的祖父母都外出挖野菜,幹零活。

附近的人雖然同情他們家,但私下都認為小元肯定是啞了,一家人更是心如刀割,發誓就是傾家蕩產,也要小元重新開口說話。

今天上午,楊氏帶著小元在河邊洗衣服,碰上了王家娘子,王家娘子看小元這樣也著實可憐,又想到自己兒子,便向楊氏提到了杜誠。

由於王家娘子家裡還有吃奶的孩子等著,就和她約好下午帶她到杜誠的醫館,可好不容易碰上一線希望,楊氏又哪裡等得起,便自己抱著孩子一路打聽過來了,先找到醫館,沒人,再打聽,才知杜誠去了粥鋪幫忙,又找了過來。

其實當楊氏知道杜誠一直在粥鋪幫忙,而醫館卻門可羅雀時,也猶豫過,這樣的郎中能信嗎?但一來王家娘子有例在先,二來病急亂投醫,實在不想放棄。

眾人聽楊氏的訴說,都過來看小元的舌頭,果然孩子半張著嘴,可隱約看見裡面舌頭腫脹。

對醫術,眾人裡還是杜誠首屈一指,他觀察病兒,再診脈,確定了病症,“這是木舌。”

第十一章 糯米涼糕

木舌之症,杜誠也是一次遇見。但杜誠祖父的行醫筆記中曾有記載:木舌,其症狀為小兒的舌頭腫脹發硬,麻木不靈活,轉動困難。該病因多是內裡有熱。

杜誠用木通,生地,黃連,甘草,燈心煮成瀉心導赤湯,給小元服下。

數日後,小元舌頭的腫脹消除,再次開口說話。一家人喜極而泣。

杜誠看盧家為治病而家境困難,說什麼也不收這次的診金。盧家著實過意不去,制了個“再世華陀”的匾額,敲鑼打鼓送到杜家醫館。

這動靜驚動了四鄰,杜誠“神醫”的名號也傳了出去,杜家醫館轉眼間從門可羅雀變成了門庭若市。

杜誠也挺爭氣,不但對醫者有耐心,診金也不多收,藥到病除更是想當然的,連半夜有急診也照看不誤,杜家醫館的口碑就這麼打響了。

杜誠忙上了,陸氏自然也沒了空閒,母子二人再抽不開身幫羅莎麗亞的忙。

羅莎麗亞毫不介意,反倒挺開心。杜誠本身就是學醫的,讓他在粥鋪洗碗,劈柴,那才是屈才呢。而且現在已經入秋了,要是幹得好,今年冬天至少陸氏母子可以租間磚瓦房,買上幾斤炭,暖暖和和過冬了。

***

入了秋,就是秋雨綿綿,露天粥鋪便有好幾天不能營業。

不過羅莎麗亞也沒閒著,太白居也有近一個月沒推出新點心了,正好趁現在推陳出新。

利用現成的糯米和果料,羅莎麗亞做了一款糯米涼糕。

原料:糯米,青紅絲,紅豆餡,糖粉。

1。把糯米蒸熟,晾涼。

2。用溼屜布(事先擰乾)將熟糯米揉勻,分成三塊。

3。拿一塊案板,用水衝溼,鋪上一塊熟糯米飯,抹上一層豆餡,再鋪上一層糯米飯,又抹上一層豆餡,再鋪上一層糯米飯。共是三層米飯二層豆餡。

4。鋪好三層糯米飯後,用一塊溼屜布蓋在上面,用手拍平。

5。撤出屜布,撒上青紅絲。

最後,羅莎麗亞把涼糕端到櫃上,告訴大丫:“賣的時候注意,用刀沾上水,順邊從上往下切,放到荷葉上,再灑上糖粉。”

……

過了兩天,天氣終於放睛了,而且看樣子,至少今天一天不會再下雨了。

羅莎麗亞起早煮好粥,正準備等大丫她們來了,一塊將桌椅板凳擺好,就可以重新營業了。

等了一會兒,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