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元老重臣張昭,都面臨被當場斬首的命運,試問這些普通的軍士們,又豈能比得上張昭。所以,數千吳國禁衛軍的將士,紛紛乖乖的放下手中的兵器投誠。更何況,剛才趙國天子趙煜,當場宣佈了,投靠趙軍的一系列優待條件,這簡直是吳國的十餘倍。
面對這種福利,沒有人想要拒絕,拒絕就是傻子。他們這些人,雖然是吳國之人,但實際上原本還是漢人。如今改朝換代,只要能夠過得好,誰當天子跟他們並無太大的關係。他們所要求的很簡單,只要能夠為他們謀來福利,帶來福澤,那他們就願意投靠誰。畢竟天下是他們這些帝王之人的,而身為百姓的他們,只是為了能夠養家餬口,吃飽飯而已。
等到趙煜一行人進入大殿做好之後,便開始審訊那些被俘虜的魏蜀吳三國重要將臣,劉禪和曹睿兩人依舊投誠趙國麾下,所以趙煜並未刁難幾人。而孫權雖然沒有坑聲,但是趙煜也能猜得出對方的心思,只是讓孫權暫時擱置一旁,先行從其他將臣下手。諸多俘虜將臣,全部站在大廳正中,每一個人身旁都站立著一名趙家軍看守著,以防止這些人亂來。當然,對於有些人,這是特別照顧,就好比那蜀國第一猛將莽張飛,則是雙手被捆綁,口中也塞著裹布,還特意安排的兩個人押解著。
趙煜先行從一些文臣開始下手,文臣們之人多數沒有經歷過,那種戰場上熱血的洗禮,所以怕死的人不少。除了一些元老之人,其餘人在趙煜的恩威並施之下,多數全部乖乖投誠。當然趙煜也很是開朗的告訴眾人,有三種去路,一種就是投誠趙國,效忠自己。一種就是解甲歸田,從此不問天下之事,若是發現將滿門抄斬。第三種就是,固執反抗,寧死不降,對於這種人的結果,趙煜並沒有多說,只是先行打入天牢,日後再另行發落。
其實在今日這種場合,不管你是寧死反抗也好,還是想要解甲歸田也好,都是拒絕趙國的意思。就算你說解甲歸田,從此不問天下之事,也不會是真的讓你解甲歸田。那樣就想的太容易了,若是你日後搞什麼小動作,沒事在後方擾亂,也會令人頭疼。對於趙煜這種有心計之事,只是懂得一件事,在治國方面對待自己麾下百姓,要仁義雙行。而對待那些敵人的時候,絕對不能手軟,不能有任何的婦人之心,必須做到斬草要除根。否則的話,對敵人善良,就是對自己狠毒,日後敵人有機會捲土重來,只會是造成不必要的戰事,牽連的是全國上下的平靜,犧牲的是無辜的軍士和百姓們。
而對於在場有極個別,比較頑固不化的人,一說寧死效忠,決不投降,趙煜根本懶得和其廢話,一揮手當即被人拖下去,立即處斬。趙煜的這種果斷,使得剩下的人心中無不生出恐懼之意,當輪到吳國重臣諸葛瑾時,站於一側的諸葛亮忽然神色緊張起來。從諸葛亮的那神情不難看得出,諸葛亮十分緊張諸葛瑾的態度,諸葛瑾投靠吳國,比諸葛亮投靠蜀國的時間還長久,若是諸葛瑾頑固效忠吳國,寧死不降趙國的話,那其下場可想而知。
當諸葛瑾一上前時,趙煜不容諸葛瑾開口,當即對著諸葛瑾言道:“諸葛瑾大人,好久不見,當初意見,朕就十分欣賞諸葛瑾大人的才華。今次朕一統天下,希望日後諸葛瑾大人能夠與諸葛亮大人,一同聯手為朕輔政,造福天下百姓。”
隨著趙煜的話音一落,諸葛瑾當即目瞪口呆,換做是他人都是先行自我發出一番表述。可是今次諸葛瑾詫異的是,自己剛站出來,還沒有表述自己的決定,趙煜便已經先行決定了自己的歸宿,而且隨著趙煜的開口,諸葛瑾也是十分為難。可以說,在趙煜的言語中,多少有一些半帶威脅的意思,趙煜在諸葛瑾話音開始之前,便說讓自己和諸葛亮一同兄弟聯手輔政。
其意思不難想象,趙煜已經很明確的告訴諸葛瑾,你兄弟諸葛亮都已經投誠於我了。還有之前你拜託我的事招募諸葛誕,當然這件事不提,諸葛瑾也知道。不過這其中最為主要的一點是,你們家族好好的輔助朕沒事,若是你不願意的話,必將會遭到朕的責罰。你一個人死了沒關係,小心你的這一大家族的成員,也都將受到你的牽連。不過,趙煜卻沒有提到這一點,如果諸葛瑾好好的效忠的話,那這一切都沒有發生,趙煜的話就沒有任何的威脅的意思。如果諸葛瑾不識好歹,那趙煜的這番話中,就有提醒讓其小心的意思了。
可以說在趙煜的話中,充滿著各種趣味,在不同人的耳中聽著就有不同的意思。面對這種情況,諸葛瑾可以說根本沒有任何思考的機會,猶豫了片刻後,諸葛瑾當即向著趙煜一拱手拜道:“諸葛瑾……諸葛瑾願意投誠陛下麾下,全力為陛下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