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下諸雄中的翹楚,但軍隊的數量,只不過是表面而已,曹操真正的強大,卻在於後方的實力。”
“後方的實力?”
吳洋、吳浩二人直搖頭,嫣兒卻笑眯眯的看著自己的兩位兄長。
楊林問道:“你們兩人,可知道毛玠這人?”
吳洋答道:“我只知道他是曹操手下的一位小官,其它的,無從得知。”
楊林又笑道:“此人的確寂寂無聞,和荀彧、荀攸、賈詡、郭嘉比起來,他的名氣遠遠不足,不過,可別小瞧了他,他向曹操進言‘脩耕植,畜軍資’,這可捍衛了曹操的國之根本!”
吳浩奇道:“哪有這麼厲害,若如此,那毛玠豈不是曹操的大功臣了?”
楊林也嘆道:“事實就是如此,原本是固衛國本的建議,卻因為適逢亂世,以致並無太多人重視,亂世正是如此,為人君者,只看重武將的領兵能力,對於謀臣,只要求他們策謀害人的計策,國人只以軍力自豪,卻忽視內涵底蘊,人心之扭曲,可見一斑。”
感嘆完後,楊林向眾位學生舉了一個例子,如若曹操兵敗,他回去休養,多則半年,少則三個月,就能夠捲土重來,但是如果換做是別的勢力,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這就好比出拳打人,出去的七分力氣,自身要留個三分,若是將全身的力氣都用去了,只怕身子就會站不穩。但凡強大的國家,都會在後方穩定之後,才出兵去攻打別國,舉國皆兵實在不可取,戰爭勝了還好,倘若敗了,那麼就只有滅國的這一個結果了。”
楊林用手指著自己在宣紙上畫的圖形。
“一個國家的強與弱,是各種方面的綜合比對,如若只看重軍力一條,是不會持久的,就好比這個的圖形,如若只是一條邊比較長,其餘的邊很短,那麼這個圖形的面積就會很小。看看匈奴就知道了,昔日冒頓單于統領的匈奴騎兵何等的強大,連高祖也拿他們沒有辦法,漢初,匈奴與大漢對壘,勝多負少,可是匈奴卻只靠掠奪起家,並不注重自身的生產,因此百十年後,漢武帝將匈奴打敗,在此之後,匈奴便一蹶不振了。”
吳洋、吳浩二人,雖然對於國力一說是第一次聽說,不過好在這兩人領悟能力頗強,於是也就聽懂了楊林的意思。
吳洋道:“楊先生,如此說來,當今天下,真正強大的只有曹操一方而已,其餘諸侯,全是外強中乾,而曹操必定會一統天下的?”
楊林點點頭,說道:“你這麼說也無不道理。當今天下,群雄們招兵買馬,以積攢兵力為唯一稱雄門道,在短期看,這條道的確可行,但若長遠打算,卻並非如此。想西涼馬騰,擁兵自重,在兵力上,甚至連曹操都懼怕於他,可他手底下全是隻會殺敵的戰士,不事生產,這些士兵在地方上除了擾民,什麼也做不到。”
楊林分析了一方諸侯,吳洋吳浩就舉一反三!
吳浩道:“如此看來,劉表也不過如此,他守著荊州的基業,只求收成能夠養兵,這樣的人,不配擁有天下。”
吳洋也道:“劉璋也難成大器,蜀中雖是天府之國,劉璋卻只圖享樂,聽說他還可以加重了蜀中的賦稅,像這樣的人,怎能和曹操相比?”
兩位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分析了天下諸侯,最後說話的重心終於落在了東吳上。
吳洋問道:“楊先生,依你所見,我東吳如何?主公是否堪稱明君?”
楊林想了一想,說道:“吳地土地肥美,糧食多產,此正是建立基業不可或缺的條件,而由於北方戰亂,無數商人和能工巧匠舉家遷徙,也使得東吳的國力增強,現東吳的實力,實不亞於曹操,不過……”
楊林刻意頓了一頓,吳陽立即追問道:“不過什麼?”
楊林又道:“不過,東吳還欠缺一位有能力的君主,只要有一位有能力的君主,別說是與曹操分庭抗禮,就算是取曹操而代之,也不無可能!”
吳洋、吳浩連連感嘆,竟連孫權,在楊先生的眼中都不是有能力的君主,要知道,孫權自從成為了東吳的主公之後,勵精圖治、任賢用能,東吳的實力扶搖直上。
如果連孫權都算不得是明君,那麼在楊林看來,究竟什麼樣的君主,才能夠算得上明君呢?
楊林不顧兩位學生的疑惑,便轉移了話題,道:“吳洋、吳浩,作為老師,我希望你們能夠在日後的東吳擔當大任,使我東吳的國勢如日中天,當然,我這麼說,並非是要讓你們做官,而是要做另一件事情。”
吳浩奇道:“楊先生,你想讓我們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