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部分(3 / 4)

小說:明朝大丈夫 作者:老是不進球

為有一種軍隊完全可以與之匹敵。

李若凡只探知了邊軍的實力,卻不知道大明的新軍竟是一支這樣的軍隊,這種軍隊勇氣不如蒙古鐵騎,胯下亦沒有摧枯拉朽的戰馬,可是他們卻有著一種無以倫比的忍耐力,這才是最堅韌的軍馬。李若凡現在還記得,因為天氣炎熱,飛蠅在營中亂竄,而她從一路轅門進去,那些目不斜視、站立得如標槍一樣的武士是何等的堅韌。

輸在這支軍馬手裡,李若凡竟有一種錯覺,似乎並沒有什麼遺憾。因為蒙古鐵騎最擅長的優勢就在於爆發力,也就是在衝刺時產生出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以往遭遇到任何軍隊時都足以摧枯拉朽,以往在野外對戰,往往幾萬蒙軍往十幾萬的步兵陣中一衝,明軍便立即兵敗如山倒,這是因為尋常的軍隊,大多數根本承受不住一丁點的傷亡,一觸即潰。

所以說步兵和騎兵的交鋒,問題的關鍵根本就在於雙方的戰力比值,若是用資料流來算的話,騎兵沖垮三倍至五倍以上的步兵都不在話下,難道當真是因為三五個步兵還打不過一個騎兵?錯了,真正的原因在於士氣,當騎兵摧枯拉朽的發起了衝刺,步兵其實就已經慌了,而大量的騎兵衝入陣中,出現了傷亡,於是便有人膽寒,開始出現逃兵,其實大多數人,甚至連戰鬥都沒有開始,就已經轉身潰逃。

這才是明軍屢戰屢敗的真正問題,問題的癥結並非是兵力不夠多,也不是沒有勇氣,而是沒有足夠持久的耐力,若是人人肯爭先,人人不肯後退,騎兵遇到了兩倍於自己的步兵,勝負就難以預料了。可要是沒有忍耐力,便是遇到了十倍以上的步兵,那也不過是增添一些追逐斬殺的目標而已。

當年朱棣在的時候,就曾經用步兵和瓦刺、韃靼人在荒漠中對陣,明軍用的是當時較為落後的火銃,在一輪射擊之後,隨即就用尋常的步兵來抵擋蒙古人的衝刺,最後再用兩翼的騎兵進行反擊,蒙古鐵騎們面對這人肉組成的步兵陣形,居然往往陷入其中,最後反而被分割圍殺,同樣都是步兵,文皇帝時期的步兵和現在的明軍可謂有天壤之別。

可是現在不同,李若凡隱隱感覺,大明的新軍竟是比大明開國之初的步兵更加強大,她突然意識到,為何自己屢屢反擊,騎兵為何總衝不破對方的陣隊了,他們大規模地使用比明初時更為犀利十倍以上的火銃,一輪輪齊射下來,衝鋒的蒙古鐵騎隊形已經散亂,那種摧枯拉朽的衝撞力也已經大打折扣,隨後,這些新軍非但不會膽怯,反而人人挺著上了刺刀的火銃,毫不猶豫地迎擊僥倖衝入本陣的騎兵,蒙古的軍馬畢竟人數較少,而能有幸衝入新軍本陣的騎兵也已經剩下不多,一旦藉助著馬力的衝刺不能嚇破對方的膽,至多也就是撞飛幾個步兵之後馬力也就告盡,騎兵的優勢就在於奔跑,一旦陷入了泥潭,那麼和步兵沒有什麼分別,甚至坐在馬上,反而有諸多的不便。

李若凡原本以為,自己輸得冤枉,可是現在仔細想來,卻也覺得一點都不冤,這些新軍忍耐力驚人,難怪和一觸即潰的明軍全然不同,從前的明軍能接受一成的傷亡而潰逃就已經到了極限,而這些明軍,以李若凡的估計,至少能接受兩成以上的傷亡尚能盡力一戰。

現在糧草沒了,又被圍在這裡,想要突圍,戰馬的氣力又不足,就算能從這包圍中突圍出去又能如何?後有追兵,難道一路南下嗎?一路南下四處都是堅城,就算是靠搶掠糧草,也難以維持大軍的給養,可是往北向大漠逃竄,那裡到處都是關隘,如此多的雄關都鎮守了明軍和楚軍,除非一曰之內能把關隘攻下,否則後頭的追兵一到,就又是一次山窮水盡了。

既然沒有了選擇,那麼也只能答應了。

李若凡比誰都清楚,一旦答應,她將面臨何等的處境,她原本對自己還有信心,對自己的族人還有信心,可是看到那些雄壯的明軍將士,她突然意識到,時代已經變了,明軍像百年前那樣隔三差五的橫掃大漠已經不再是虛言,這樣下去,受害最大的仍然是自己族人。

要嘛與他們對敵,選擇死亡,要嘛就成為他們手裡的尖刀,縱橫天下!

李若凡很聰明,她決心選擇後者。

隨即,她召集了所有的貴族,在蒙古,所謂的將領就是各部的貴族,沒有所謂的武官,誰的部族人口多,誰的官階就越大,由於繼承了北元的官制,所以這官職也很混亂,一個帶著幾千人的貴族就可以做太尉,一個人裡頭有萬人不到的就可以做丞相,至於什麼侯爵、公爵,那就更加氾濫了,唯一不同的是,大明朝的爵位和官職是要給工資的,而蒙古人不給工資,所以這官爵發了也就發了,無非就是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