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手上的番號太少,一個軍,事實上,這是僅有七個團番號的軍。四十軍在龐炳勳的手下,老西北軍的底子,當然不會被蔣介石看重。另外,龐炳勳跟東北軍走的比較近,軍餉什麼的都是需要東北軍在華北籌集,實際上跟南京軍政後勤也沒有多大的干係。
這樣一來,導致的後果是,龐炳勳的部隊番號,一再被壓縮。到了給曾一陽的紅四十軍改編的時候,手下就一個39師,這個師只有兩個三團制的旅,外加一個補充團。
而紅四十軍,從建立到發展,整整四年時間,就成了一支裝備精良,戰士素質高,總人數超過三萬五千人的大軍。包括兩個一萬兩千多人的整師,很多團的兵力和火力佈置,完全能夠在不改變人員的情況下,就改編成**的一個旅。王立發的團,就有三千多人。
這也讓很多紅四十軍的團級指揮官,沒有一方面軍的那種尷尬。部隊空番號太多,很多軍只有一個團的兵力。往看書}}就來Wω~w;往軍長師長,只能在改編後成為團長。而團長一級的更倒黴了,不是去後勤機關,要不就是當營長連長。連降二三極職務的不在少數。
試想一下,一個方面軍設三個軍團,每個軍團三個軍,一個軍三個師。要是滿編制的話,足足需要三十個師左右的番號,這些指戰員加起來,沒有三十萬,也不能少於二十萬。
四個方面軍都是這樣的實力的話,老蔣還真不到該逃到哪裡去窩著了。臺灣鐵定指望不上,甲午戰爭後,就一直被日本佔著。
四十軍的情況恰恰相反,很多部隊都是滿編制,不少還超編了。王立發的這個團是一個加強團的編制,比一個旅也差不了多少。
加上寧北軍區、河套軍區兩個大軍區即將設立,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兩種不同的作戰單位。
王立發的小算盤打的很清楚,軍區司令員,肯定是師長一級別的幹部擔任,這樣一來,四十軍整編後,原來他的老師長吳高群就很有可能去河套軍區擔任司令員,39師的旅長似乎就空了出來,他這個團長也當了有三年了,是該挪挪地方,進步一回了。
這次考核,他就打算讓一團全面爭奪第一,說不定軍長一高興,就提拔當了旅長。
三天後的考核大綱一拿出來,所有的人都傻眼了,除了軍裡的幾個首長樂的跟吃了蜜一樣的笑著。
幾個團長可就傻眼了,識字班以前就辦過,就是為了讓部隊能識字認字的人多一點,是部隊裝備改革的一項重點。可正是這些不能馬上顯現,效果緩慢的戰士素養提高,被大部分人忽視了。
還有就是戰士的認識不高,只有少數戰士能夠不斷的堅持下來。大部分戰士的目標,不過是認識四五百個常用字,能夠寫信就滿足了。
每天認三個字,雖然說不多,但一年下來也是一千多個字,要是堅持三年下來,不但能讀會寫,而且水平也能和一箇中學生的認字水平差不多。
再說,各個團級幹部,被分配到地方上之後,政績上根本就沒有突出拔尖的。
王立發運氣最好,瞎貓碰到了死耗子,找到了個金礦,讓戰士們閒暇時去河裡淘金子……
劉三民開燒鍋賣起酒來了……
李漫山瞅準了沙漠裡的馬匪,將這些號稱綠林好漢的老窩一網打盡,都指著這些土匪的老窩的多年積累,發財……
曾一陽越看,越無奈,這些部下似乎都沒有處理政事的能力,反而對致富很有新的。但是紅軍也是草創時期,尤其是河套地區的特殊地理位置,只能是用軍管的方式接收。可事實上軍管在很多方面不盡人意。
幾個農場倒是發展的紅紅火火,但其中的關鍵,是擁有無數免費的勞動力。農場只要讓這些各地來的普通農民吃飽,然後相應的放棄這些家庭的所有稅收來維持。
部隊的面貌倒是不錯,但這些都是四十軍的老部隊,新戰士比例很少,只有不到兩成。
本來就是整個西北紅軍中一等一的主力,戰鬥力本就不弱。要想再提高,不是單靠訓練就能夠改變的,除了大量的換用先進裝備,沒有其他的路可走。
緊接著,所有的團級指揮官都蔫了,都指著在軍長面前長一把臉,沒想到,連皮帶裡子的都丟了個乾淨。
當天夜裡,曾一陽沒有表態,和副軍長陳光、軍政委黃蘇、政治部主任劉先河、參謀長蘇長青,一師師長吳高群、二師師長陳樹湘等軍部的軍事委員們研究,整編的問題。
“軍長,你可太客氣了,回來還不忘這麼這些老戰友,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