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孫仿魯什麼時候也開始如此張揚了,這可不像自己認識的那個孫連仲。沉默,不苟言笑,似乎對於認準的事情又特別的軸。”
當年中原大戰之後,馮玉祥的部下紛紛自謀出路,孫連仲也就跟上了蔣介石。
蔣介石、閻錫山、張學良都有過招攬其之心。要不是桂系偏安一隅,又是地處西南,網羅不來人才,他李宗仁何嘗沒有愛才之心?
寧都起義,26路軍一萬七千將士全部起義,讓孫連仲率領的第26路軍,就成了一個空架子,蔣介石震怒,按理說,這個時候,孫連仲要是聰明,就應該找其他的下家,再在蔣介石這裡混,似乎有些木訥。
可孫連仲想都沒想,從早到晚,就在當時的國防部門房裡待著,那兒也不去。
其決心之堅定,其意志之可敬。讓不少人都大為詫異。
有好事者還專門研究了,為什麼西北軍悍將孫連仲,對其他的幾個軍界諸侯連正眼都沒有看一下,反而一門心思的就要跟著蔣介石幹。
結論不難得出。
就是蔣介石腦門子上,貼著兩個大字‘政府’。沒錯,蔣介石是政府之代表,已經成為了國家的正統,孫連仲就是冒著被槍斃的危險,也要呆在南京,為政府效力,而不恥低三下四的跟南京軍界的那些高官的門房們往來。
“不對啊孫坊魯不應該是這樣的人啊”李宗仁覺得事情蹊蹺,反而冒出了莫大的好奇心。
不行,自己得去看看。
李宗仁原來也不大看得起孫連仲,一是孫連仲從來不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二來,他們的交往也不多。但一個高階將軍,卻對連自己的身份都不顧,結交原來同僚的僕從,這也太有**份了,李宗仁甚至認為‘氣節’二字,已經在孫連仲身上丟失的乾乾淨淨了。
國人,對於‘氣節’的看重,不亞於性命。
因為這兩個普通的字,代表的是一個人的信仰,是讓普通人活的有意義,讓人才更加耀眼的大道天途。
李宗仁對孫連仲改變看法,還是在半年之前,抗戰之初,當時劉峙這個蔣介石班底中的元老大將,剛剛行軍到保定,奉命率領第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