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答道,有時候,也許最為簡單直接粗暴的證明方式,反倒是比起語言更加有說服力。
第三章永鎮廣西(十八)
“幾隻山雞賣二三兩銀子,不是明天就能成,得修路,路要不通,人家怎麼來遊玩?要十天摔死三個,誰敢來?要讓有錢人放心出來遊玩,廣西的地界得太平,不太平,出城就讓侯大苟那邊搶了,誰敢出城?”
“只要平定侯大苟,各個寨子出些丁壯,官府看看想辦法支付些糧食,把路修起來,這事就可以折騰,這可不是一錘子的買賣,這要弄成了,以後太平年間,瑤寨的日子,大夥的後代,就不用這麼苦了。”
沒有人回答他,過了良久,那位連南的排瑤頭人才猶豫地開口道:“我等要出多少兵?”其他的瑤族頭也連忙附和著發問,更有人問道,“那平定侯大苟得多長時間?修路又得多長時間?丁大兄,你只管開口,我等全聽你的就是。”
丁一舉起酒杯,笑道:“出兵多少,不是問題,重要的是,這些兵能不能守規矩,能不能殺敵,例若某安排自彼等潛伏,有敵人經過,便潛伏不住,跳起來殺人,這樣是算不得功勞的……依我看,到時要算功勞,服從命令完成任務的,按著任務的難度,每次就有一點到三點不等的功勞,平定了侯逆,大夥就來算功勞,哪個瑤寨的功勞高,就大夥一起出力先修哪個瑤寨的路!修路也計功勞,出工不出力,就沒功勞,以後遊人來了,先往功勞高的寨子那邊領去,總不能叫老實人吃虧,耍奸偷滑的人得了好處。大夥說是不是這理?至於出多少人,這個得公平,看看寨子大小吧。一會大夥找展之商量就好……”
大事抵定,丁一自然不可能親自和這些頭人一一去談細則,不單是有沒有空閒,主要還有一個,那就是身份的問題,不是他要端架子,而是長此下去。瑤人若有什麼不滿,都直接跑來找他,丁某人就是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啊。
除了出兵。還有鹽的問題,也是瑤族頭人關注的,還有瑤族花布的銷路等等,不一而足。至少大的方略。還是要丁一聽取他們的意見,再拿了主意之後,方才教杜子騰他們去談。於是在山上,不覺四五日就去了。
丁一倒是過得充足,只是卻就苦了山下潛伏的那三千多義軍。
義軍本來紀律性就差,如叫他們等上一日半日,都是老底子的兄弟,倒也是知輕重的。還能約束一下自己的情緒,但這麼五天過去。還是要求啃冷窩頭,喝涼水,吹山風,就不太扛得住了,若是以前,沒有搶習慣還在打獵種田倒也罷了,現時早就習慣沒有就去搶,去掠奪,哪裡受得了這個?
於是開始有人說閒話了,有人發牢騷了,連鄭昂也不太彈壓得住,因為都是跟著藍受貳起家的老底子,誰也不比誰資格老,義軍裡都是知根知底的,大夥一鬧,怎麼壓?別說義軍,就是衛所正軍,一鬧餉,也是不好安撫的事,一弄不好也只能向上面要兵馬來鎮壓的。
“那大夥想怎麼樣吧?難不成就這麼走了?”鄭昂也是無法,事實上義軍並沒有清晰地建制結構,就是大頭領下面有小頭領,小頭領下面再有小頭目,三千老底子義軍,管理他們的,就是七八個大頭領,所以鄭昂也只好向他們這麼問道,“侯大兄……”
他剛說了半句,那七八個大頭領裡,就有人不樂意了:“阿鄭你這是什麼話?拿大苟壓俺麼?當年也是一同跟著藍大哥起事的,大苟有主意,老兄弟都服他管,所以後來推了大苟來掌總,但大苟就算在這裡,老子也是這麼個話,這他孃的有天無日頭,到底要等到幾時?兄弟們要都餓病、凍病,這仗還怎麼打?”
鄭昂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別提軍紀了,義軍真沒有這東西,歷史上侯大苟讓官軍平掉的時候,他在各地都還有著義軍呢,誰來救啊?大家看著勢頭不好,都躲自己熟悉的山林去了,留著侯大苟在九層山那裡和官軍死扛。
所以,侯大苟真的是個難得的軍事天才,就這麼一夥義軍,硬讓他經營到能縱橫廣西數十年,還能兵出湖廣、廣東。不過很明顯,鄭昂就沒有侯大苟的水平了,這下子就有點不知該說什麼,還是侯大苟分給他的四百精兵裡,領頭的那個大哥出來幫鄭昂解圍:“這樣吧,我等四百人,隨著鄭小兄在這裡伏著,後面那三千兄弟,看看怎麼七八百人一批,輪流下去休息,把體力養好,不過不能跑得太散,這邊殺將起來,一個時辰內一定要聚兵殺將過來。”
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聽著似乎不可思議,按現代軍隊來說,連同打揹包、加上其他攜行裝備、領取槍彈全副武裝,排級不過三分鐘,連級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