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時漢武帝頭上還壓著個太皇太后,現在虞景也被倚老賣老的朝臣壓制著,不能盡展所長。
相似的處境,自然也就帶來了比較甚至學習的餘地。所以在座這些人,誰不想抓住這個機會,來一把借古諷今,透過對漢武時期政事的諷詠來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抱負,從而取得他的欣賞和信任,從此踏上青雲坦途?
邱庭波站在人群之中,一邊聽著同僚們的種種高見,一邊不著痕跡的觀察皇帝的臉色,再與自己之前所思考的東西進行印證,只覺得許多東西,似乎都在這個過程中越發清晰起來。
他雖然也跟其他人是一樣的想法,但也許是因為比旁人都更有底,所以現在並不著急出頭,而是希望等大家都發表過意見之後,深思熟慮,總結了得失,再來開口。
當然,排在後面也有排在後面的壞處,畢竟理論就那麼幾個,大家說完了,若是不能有新的見解,就不免會表現得像是拾人牙慧。所以但凡心裡有些想法的,都想爭個第一。這讓邱庭波在這些人之中,顯得與眾不同。
期間方老大人朝他看了幾眼,忍不住微微搖頭。他並不知道邱庭波胸有成竹,只以為他已經放棄了,所以才不去跟人爭一時長短,心裡自然是有些可惜的。
邱庭波沒有注意到他的視線,就算注意到了,估計也不會放在心上。反正他這一路走過來,這樣看他的人不是一個兩個,早就習慣了。
現在正站在前面說話的,是翰林院今年剛來的新人,名叫吳嘉。
在這裡所有人當中,他的身份最為特殊,因為他是皇帝登基之後,第一科取中的金殿狀元。
方今天下,將每一科考中的進士,稱作天子門生。如果按照這樣來劃分,那麼這裡所有人,只有吳嘉一個人是今上虞景的學生,其他人都是先帝的。這個特殊的身份,自然而然能讓皇帝對他更加親近,畢竟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更值得信任。
這也是吳嘉能夠以修撰的身份,進入這個侍讀團之中的根本原因。
尤其是他本人同樣才華橫溢。
在他之前,其他人都已經各抒己見,評價了武帝時期的各種為政方略,所以到吳嘉這裡,可以選擇的角度也就不多了。但他還是抓住了一個較為新穎的點——擢拔人才的渠道。
武帝一朝有過許多效果顯著的政治措施,但這當然不是武帝一個人想出來的,跟他擢拔了許多人才也有關係。當時還沒有科舉制度,人才選拔靠的是世代相傳,或者由有地位的人開口舉薦。但武帝不拘一格,不但開創了察舉制度,而且只要自己能夠碰到的人才,他都會任用。哪怕是衛青這種家奴出身的人,也能在他的手下煥發出將星的光芒。
而這一點,又能夠暗暗與皇帝將吳嘉本人點為狀元這件事相合,由此可見這位新科狀元的巧思。
所以在他說完之後,虞景也滿意的點頭。
然後他才視線一掃,落在了邱庭波身上,“這位便是邱太傅家的孫子?朕瞧著你怡然自得,似乎胸有成竹,想來自有見解,何不說出來,讓眾人點評一番?”
邱庭波精神一震,是生是死,就看這一遭了。
他站出來,對皇帝拱手行禮,然後才開口道,“諡法曰:克定禍亂曰武。縱觀武帝一生,功勳卓著:在內設定中朝和十三州部刺史,頒行推恩令,將許多權力收歸中央,從而大大加強朝廷對地方的統治;在外則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逐匈奴,終漢一朝,疆域幾乎便是以此而定。此外還有許多創舉,影響深遠,不能盡數。”
“然而即便英明神武如孝武皇帝,晚年時亦有‘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之語。其崇信鬼神,求仙問道,以致窮兵黷武,又有巫蠱之禍,卒為後人所棄。此是何故?”
“高祖皇帝曾言:開疆易而守成難。因此需得一地便治一地,穩紮穩打,逐步推進。使疆域之內,百姓安居而樂業,四方聞之,亦蜂擁而至。如此,何愁國之不治?何愁疆土不廣?何愁基業不穩?”
在高祖皇帝一生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征戰過程中“打下一地治理一地”的這種理論。他要的並不是大片的江山土地,光是有土地,上面沒有百姓,那就跟沒有沒什麼分別。
而也正是因為這種舉措,到後來大魏軍隊已經成了民心所向,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有百姓夜間偷偷出來為他們開啟城門,有當地官府直接出城投降,也有士紳富族領頭與他們談判歸附……高祖皇帝曾經一日之間連下十二城,若不是中途趕路用的時間多了些,望風而降的城池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