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將軍總是那麼的神秘,那麼的耀眼,雖然一生飄迫,大起大落,卻有著一舉成名的好漢體魄。
楊文廣的祖上三代都是將軍,他爺爺楊業是大宋朝的開國功臣,當年隨太祖趙匡胤征討四方,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真正讓楊業一戰成名的卻是早年的雁門關之戰,當時遼國駙馬蕭多羅率軍十萬進犯雁門,戰況空前激烈,若是一味死守,恐怕支撐不了多久。為了退敵,楊業老將軍制定了一個極為冒險的偷襲計劃,意在刺殺遼國統帥蕭多羅。
這種作戰方式在我的那個時代,稱之為斬首行動。要點是隱蔽潛行、快進快出,參加行動的人必須全部是精銳之士,視死如歸,對敵一擊必殺,搗毀敵軍的指揮系統。
當楊文廣跟我說,他的爺爺當時留下了絕大多數士兵固守關城,自己親率三百死士繞道遼軍背後,趁夜發起了突襲,刀斬了遼國統帥蕭多羅,生擒遼將領李重海,使遼軍望之喪膽,“望見業之旌旗即引去”之時。
我震驚了,因為古時候的沒那麼多先進的裝備,也沒有隱形迷彩,更沒有超低空無聲戰機,為了解開心裡的謎團,我問他:“楊校尉的爺爺當時是怎樣率軍透過敵人的封鎖線,怎樣繞過十幾萬遼國大軍的營地,又怎樣知道遼軍統帥身居何處,他們身邊的武士難道沒發現你爺爺嗎?”
楊文廣告訴我,他爺爺當時就沒打算活著回來,連遺書都寫好了,帶著他父親還有三百死士,換了契丹人的軍服,連夜潛入城外,因為長年在邊關與遼人開戰,爺爺懂得契丹話,也知道契丹人行軍佈陣的方法。
唯一難的就是遼國統帥蕭多羅在哪,這個人比較狡猾,不像之前的遼國大帥,他每晚都會換到不同的地方下榻,爺爺為了尋找蕭多羅冒險滅了一座敵軍的營帳,活捉了裡邊的一個指揮使,透過逼問才知道了蕭多羅的住處。
那一晚,爺爺終生難忘,當他和他的部下闖進蕭多羅的營帳時,見到了不少契丹武士正在飲酒作樂,當中不但有蕭多羅,還有他們的節度使耶律德榮、侍中肖咄李,幾個親軍指揮使,沒等這些人反應過來,爺爺大叫了一聲一刀斬向了蕭多羅,混戰馬上開始了。
大帳中刀光劍影,血肉橫飛,不斷有人倒下去,慘叫聲驚動了四周的契丹兵…
楊文廣雙眼閃閃發亮,望著夜空,看到流星飛過時,告訴我,這一戰他們死了一百多人,契丹人的主要將領被殺了半數,天還沒亮,遼軍營地便亂成了一片,因為沒了統兵大將,十萬大軍無法統一行動。
爺爺在城外發出了訊號,雁門關守軍精銳盡出,直奔遼軍營帳,不到一個時辰便殺了三千多敵酋,俘虜了一萬多人,這一戰徹底動搖了遼軍的軍心,加之遼軍營地中四處著起了大火,火光中喊殺聲震天響地,宋軍得勝已成定局。
這就是我所知道了楊文廣和他爺爺楊業的事蹟。
當我問起他的父親時,楊文廣激動地說了一句話:“父親精忠報國四十幾載,病故在高陽關,那時我才兩歲,他的事是母親告訴我的,不過現在已經記不得多少了!”
是真的記不得,還是不想記得,我看只有楊文廣自己知道。
雖然他不想說,但他如電的眼神,已經告訴了我,他有更偉大的理想,他想做得更好,超越他的爺爺和父親,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證明他是天波楊府將來最傑出的將軍吧!
20。起航的日子
六月,汴梁風輕,又見豔陽天。
有農夫作詩道: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鋤田當日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劚’讀zhú,此處作‘鋤’解)
“老伯好雅興啊!”一揹包的年輕人走到了地頭上,拍手稱讚。
那耕地的老伯慢慢直起腰,捶了捶痠痛的背,抱起地上的雜草直奔地頭走來。
“方才可是小哥稱讚老漢啊!”耕地的老伯笑呵呵地問道。
“正是在下”揹包的年輕人恭敬地作了一揖。
“不敢當,不敢當”耕地的老伯還了一禮,“老漢也是跟村裡的孩子學的,幹活累了就唸一念會輕鬆不少”
“哦,原來如此,方才聽老伯的口音怕不是汴梁人吧!”揹包的年輕人有點沙啞地問道。
“沒錯,小哥好眼力啊,老漢是濟州的難民,來祥符快半年了,是趙府的莊客!”
“趙府?”揹包的年輕人忽然一愣,接著露出了喜色,問道:“老伯,可是趙澤大人的府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