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天公此時雖不作美,但是他這私自買賣戰馬也是重罪啊,若是被人抓到不死也得脫層皮,想到這,晁鐵錘鼓起勇氣,心說,下的好,越大越好,這麼大的雨沒人會看到咱的。
就這樣晁鐵錘頂風冒雨、風餐露宿來到了京東路北邊的鄆州竹口鎮。
卻說這竹口鎮,盛產綠竹,環境清幽,在陽穀城西南30裡處,沒有城池,百姓多以養豬挖筍為生。後來縣衙遷居此地,才慢慢築起了城池。
要說這縣衙搬遷,還有一段佳話,且說陽穀縣地勢太低又臨水太近,每欲大雨必水淹縣城,久而久之,陽穀縣城基開始破損,縣衙也無法正常辦公,幾次上奏州府後,府中批示雲:縣衙遷至上游竹口鎮即可!
這一日,蔡知縣騎馬來到了竹口鎮,因為是到任以來頭一次來此地,看到漫山遍野的綠竹後,心情豁然開朗,連日來大水困城壓在心頭的陰霾一掃而淨,忙叫手下頭前開道他要過橋進城。
說是城其實是座古鎮,並無城牆,過橋而去方圓三十里內只有一條很短的南北大街,街上鋪新採的青石,據說是為了迎接知縣大駕光臨鋪的官道。下了官道後便是土路了,東西兩側是大大、小小五個村子,這五村有名:大寺、關門口、沙窩、蓮花池、爐裡。
五村由來已久,都是本地兩大望族的後代。這兩大望族一個姓祝、一個姓扈。那條南北大街正好將祝姓的村子同扈姓的村子隔了開來。
東邊的村子為祝姓——下轄兩大村大寺村、關門口村。
西邊的村子為扈姓——下轄三個小村沙窩村、蓮花池村、爐裡村。
蔡知縣走馬上任來到竹口鎮時,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