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事,統率大周兵馬,迎戰各路敵軍。
李丹奏請,大司馬宇文憲為左路行軍元帥,到河陽戰場禦敵,各軍總管和州、晉州刺史受其節制。國公韋孝寬為右路行軍元帥,到洛京戰場指揮作戰,各軍總管和中州、熊州刺史受其節制。
都督中外諸軍事府建行轅於同州,統一指揮河陽、洛京兩個戰場。
太傅竇熾、太師尉遲迥、大司徒李暉坐鎮長安,負責軍隊和糧草輜重的徵調。
天子准奏。
當夜,李丹回到魏國公府,向老夫人辭別。
此次除了李暉,李家有七個兒子、四個孫子上戰場。遠在敦煌的李雄已經被急調回京,一個多月後,他將統率新軍,趕赴洛京戰場。
老夫人很激動,幾次落淚,但這種事在她幾十年的生活中司空見慣,她地情緒很快平靜下來,囑咐兒孫們奮勇殺敵,不要給李家丟臉。李家兒孫躬身領命,然後陪著老夫人說說話,聊聊家常。打了戰場上,說死也就死了,死了就再也沒有機會見到老夫人了。談話的內容很自然就轉到了這次大戰上,幾個兄弟們意見相左,隨即爭論起來。
李丹成為大周宰輔,不但沒有給李家帶來榮耀,反而給李家罩上了一層陰霾。李家兄弟曾為李丹是否繼任大冢宰一事有過激烈爭論,大哥李曜是強烈反對者之一,因為這一仗沒有任何勝算,敗了,李家也就完了。這種險實在不值得冒。二哥李暉和四哥李綸卻不以為然。兩人認為此仗即使打敗了,李家也依舊機會掌控權柄,因為李丹的背後還有突厥人。
如今阿史那西海急赴天山求援。昭武山攝政王以身犯險留在了長安。對昭武江南來說,下這個決定可不是一件小事,這個決定不但關係到絲路利益,更關係到突厥人的利益,尤其西突厥可汗室點密正在西征,這個決定一旦出現錯誤。勢必給室點密地西征造成重大損失,這個責任昭武攝政王無法承擔,只能以命相抵,這將給昭武九國帶來無法估量地損失,所以,昭武江南能做出這個決定,願意傾盡全力幫助大周,其實也是一件不可思議地事。她之所以這麼做。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她相信李丹,願意把自己地命交給李丹,除了這個原因,別無解釋。
李丹坐在老夫人身邊沉默不語。面顯愧色。一直以來,江南在自己的心目中都是高高在上的人。他從來沒有為江南想過,他認為江南這麼做就是為了絲路,為了利益,為了錢財,直到這一刻,聽到李暉和李綸的話,他才霍然驚醒,自己太自私了,只想著自己,而沒有想到江南的處境。
此時此刻,時間就是一切,為了爭取時間,江南毅然做出了決定,她這個決定某種程度上是在威脅室點密,你要按我說的做,無論如何要打贏這一仗,否則就無法維持中土地分裂局面。中土一旦實現了南北對峙,而突厥人卻陷入了分裂,突厥人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大漠將重演柔然汗國敗亡的一幕。但室點密或許能接受南北對峙的局面,因為今天的突厥汗國非常強大,疆域非常遼闊,當年的柔然汗國無法和它相提並論。室點密要西征,大齊統一中土北方後暫時也不會和突厥人打起來,絲路還能維持暢通,他還有足夠的時間在西征結束後調整策略,所以江南的這個決定其實相當冒險,一旦失敗,她只能自殺獻罪,然後室點密才有可能和大齊人重歸舊好。
怪不得宇文憲和代北人突然放棄了對大冢宰地爭奪,原來他們根本沒有選擇。江南要幫助大周,利益是重要,但私人感情也很重要,如果沒有李丹,江南可以到大齊去,獲得同樣豐厚的回報,因為大齊人若得到了室點密的承諾,真正意義上實現東西夾攻,大周肯定亡國。
李丹決定再去一趟昭武山,好好謝謝江南,真心誠意地感謝她。
兒孫們的爭論讓老夫人非常不高興,家族利益固然重要,但家族利益建立在大周國地利益上,大周國都沒有了,哪來的家族利益?你們都要支援老么,幫助他打贏這一仗,否則不要回家來見我。
離開魏國公府地時候,已經快近子時了。
李丹很猶豫,江南這幾天很勞累,是不是還要去打擾她?想了很久,他還是回到了大冢宰府。
高熲、蘇威、王韶、元巖、李徹、馮恕、楊素、趙松等大臣和兩府僚佐都在等他,許多事情急待他拍板決定。
李丹看到案几上堆積如山的文卷,感覺頭很痛。過去跟在梁山公後面的時候,自己除了做侍衛,還要幫助梁山公處理軍政事務,常常忙得團團轉,相反覺得梁山公就很輕鬆,他只要做出決定就行了。現在他才知道,這個決定太難做了,還不如做個僚佐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