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以後,您理解的電視語言跟您的文稿語言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易:電視它是一種節目,所謂電視語言曾經有人總結出,怎麼說呢,叫做“易中天式”的談話方式。
主持人:已經把電視語言已經是冒號,“易中天式”的。
易:對對,這個也是我做談話節目做出來的,當主持人提問的時候,你必須立即把你的結論性的、精彩的東西先丟擲來,然後再解釋。那麼作為一檔電視節目,你必須保證它的開頭是吸引人的,一下子能把觀眾抓住。
主持人:你已經說你已經是直接地抓住了電視節目的規律。
易:然後你還要層層設定懸念,因為《百家講壇》一共43分鐘,43分鐘你一個人在那兒嘮嘮叨叨講會引起收視疲勞的,這個時候你要把握觀眾的心理,然後在適當的時候你要丟擲問題,或者要有出彩的語言,或者有好聽的故事,或者要有包袱。
主持人:那麼做完這個《漢代風雲人物》之後再做三國,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還是您需要考慮我是不是要做三國?有過這種考慮嗎?因為我看您的作品中對《水滸》的研究也有。
易:你又刺探“國家機密”了。
主持人:這怎麼叫刺探“國家機密”呢?
易:這是《百家講壇》他們策劃的!
主持人:噢,他們策劃的。我發現您的演講當中或者您的授課當中,很多是對那時候的歷史人物在某一歷史瞬間的他的真實的心理反映,您有很多的揣度,您依據的是什麼?
易:兩個依據,第一個是史書上的有關記載,有些記載是有細節的,再一個就是對人性的掌握,因為人性是永恆的,古時候的是人,我們今天的人也是人,我們站在今人的立場上完全可以揣摩古人的心理。
主持人:您看我對您的第一印象是來自於我看您的《品人錄》裡對於曹操的評價。
易:可愛的奸雄。
主持人:對,像您可能對曹操有一份偏愛。
易:不是,我其實是希望把三國人物一碗水端平,都是以一種客觀的、公平的、儘可能真實的這麼一種態度去看他。但是我反省一下自己,可能會有這麼一個問題,就是當我在講到某一個人物的時候,我為了儘可能真實地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和人物的心理,以便我們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可能自覺不自覺地在講到某一個人物的時候自己就變成他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