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發動這個戰爭有道理嗎?沒有。我們現在已經獲得了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四州之地,消滅了在北方的公孫瓚,我們應該向皇上報捷,我們應該把我們這麼多年來安定國家、統一國家做的這些事情向皇帝報告。如果曹操他攔住我們,不讓我們報告,那我們就趁機告他曹操一狀,說他阻塞王路。同時,我們可以採取運動戰、游擊戰、持久戰的方式來對付曹操,我們可以不停地出兵騷擾他,讓他不得安寧,讓他疲於奔命,然後我們再來對付他。
這個意見是正確的,第一,先把曹操放在不義的這樣一個位置上,把曹操的政治優勢變成他的政治劣勢,這叫做有理。以強抗弱,以逸待勞,用運動戰、游擊戰、持久戰的辦法來對付曹操,成本低、風險小、效益大,這叫做有利。步步為營,循序漸進,見好就收,掌握時機來消滅曹操,這叫做有節。有理、有利、有節,這樣的謀略就是一個好的謀略。
袁紹不聽,聽誰的呢?聽郭圖的,聽審配的,審配和郭圖都主張按照袁紹的決定,立即集結十萬精兵,向許都挺進。那麼審配和郭圖為什麼要這樣主張呢?我個人看法,在於審配可能是糊塗,郭圖就是拍馬屁,因為郭圖這個人他很清楚袁紹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袁紹他現在很牛啊,他覺得他氣壯山河,他可以氣吞萬里如虎,他現在求勝心切,他不耐煩搞什麼運動戰、游擊戰、持久戰,還磨蹭三年,才能把曹操幹掉,他不耐煩,他不痛快,他不瀟灑呀。郭圖是知道袁紹這個人的性格的,郭圖說,這個用不著了,兵書上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敵則戰之,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的力量如果十倍於敵人,我們就把他圍起來;如果五倍於敵人,我們就去進攻;如果和敵人正好相當,我們就可以打他一仗。現在我們的軍隊是曹操的十倍啊!我們為什麼還要做這種小動作呢,什麼運動戰、游擊戰、持久戰?以我們袁公之英明、神武,以我軍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消滅一個小小的曹操那不是易如反掌嗎!
這是一套空話,馬屁精最會說這種話。馬屁精的話是最靠不住的,但是袁紹是個喜歡拍馬屁的人,他聽了以後馬上就沾沾自喜了。沮授一看情況不妙,就再出來說話,這一回沮授的話就說得比較重了,拒收說:平定動亂,誅滅殘暴,這個叫做義兵;窮兵黷武,仗勢欺人,這個叫做驕兵。義兵從來就是勝利的,驕兵從來就是要失敗的。現在天子在許,我們師出無名,於義則違,在政治上就先輸了一招;而我們恃強凌弱,仗勢欺人,在道義上又輸了一招;如果我們再不講究一點策略,我們還要急功近利,我們還要先發制人,我們還向畢其功於一役,那麼我們在策略上又輸了一招,這個戰爭是肯定打不贏的。
這個話時說到了根本上,戰爭是什麼?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所以進行一場戰爭,政治上是否有利、道義上是否有理是非常重要的,而袁紹的虧是首先就虧在這個地方。可以說,政治上失利,道義上失理,戰略上失策,是袁紹失敗的首要原因。
*根據易中天先生的分析,袁紹在官渡之戰之前不聽謀士勸告,一意孤行已經在政治上輸了一招。但是袁紹畢竟兵多將廣,政治上的失利完全可以透過軍事上的實戰挽救回來,奪取勝利還是有可能的。但是最終袁紹還是失敗了,這是為什麼呢?
另外袁紹在指揮上也失誤。曹操棲息白馬的時候,他不守白馬去救延津,中了曹操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是一誤。曹操以退為進,拉長他的補給線,袁紹上當受騙,挺進官渡是二誤。相持階段,許攸建議袁紹出奇兵突襲許都,劫持天子,袁紹不採納是三誤。曹操奇襲烏巢的時候,袁紹不派重兵救烏巢,聽信郭圖的建議,派重兵攻官渡,丟了烏巢,這是四誤。可以說在這場戰爭中,袁紹的指揮是一誤再誤,所以有人說官渡之戰的結局與其說是曹操用兵如神,不如說是袁紹愚蠢透頂。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主帥是這個水平,這場戰爭是肯定打不贏的。
袁紹指揮失誤的根本原因在於此人缺少帥才,他的特點是什麼呢?叫做見事遲,什麼叫見事遲?就是反應慢,總是不能立即做出決斷,而且優柔寡斷。我們前面講過,官渡之戰正式打響之前,袁紹的軍隊開過來了,曹操的軍隊也開過來了,隔河相峙,這個節骨眼上曹操居然忙裡偷閒打了劉備一傢伙。當是曹操決定打劉備的時候大家都反對,說大敵當前,我們的頭號敵人是袁紹啊,為什麼不打袁紹我們去打劉備呢?曹操說劉備才是真正的英雄,必須趁他羽翼還沒有豐滿把他幹掉,否則就來不及了。大家說,我們如果去打劉備,袁紹抄我們的後路來襲擊我們怎麼辦?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