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1 / 4)

小說:品三國 作者:津鴻一瞥

不足呢?得隴了就不要望蜀了吧!他決定撤軍,不再往前進了。

*從曹操最初的設想來看,他伐張魯的戰爭是取得了勝利,張魯投降了,漢中也到了曹操的手裡。雖然這個時候再去打劉備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但曹操是得隴不望蜀,打下了漢中就不想再去進攻蜀郡了,於是曹操撤兵。易中天先生認為,曹操不去打劉備而撤兵,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他因此永遠地失去了統一中國的可能性,這是為什麼呢?

曹操一走劉備就牛起來了,因為劉備這一輩子他只怕一個人,曹操,劉備當年在徐州的時候,曹操去征討他,他說曹操不會來的,沒事兒,大家在這兒坐著,後來人家說你看曹操來了,旗子都看見了,劉備一看見曹操的旗幟掉頭就跑,他就怕曹操。但是他不怕別人,曹操手下人他不怕。

這個時候劉備本來在前線,在荊州前線,他在和孫權因為爭奪荊州而戰。為什麼劉曄和司馬懿都說這是個最好的時機,這也是原因之一,因為劉備不在成都。那麼劉備一得到漢中被曹操平定的訊息以後,立即和孫權講和,平分荊州,這個事情我們以後也要交待。平分了荊州,然後急急忙忙帶著部隊就回來了,結果完了一步,張魯已經投降曹操了。但是當曹操自己離開戰場以後,劉備就覺得可以動作了,這個時候劉備手下的二號謀士法正提出來,這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這裡稍微交待一下法正,這個法正是劉備得了蜀以後得到的一個重要的謀士。根據《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當時劉備到了成都以後,以“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劉備集團,治理國家、主管軍政大事的是諸葛亮,出謀劃策的,運籌帷幄的時法正,行軍打仗、攻城略地的是關羽、張飛這些武將。

那麼法正就向劉備提出來說:“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這一次可是老天爺把漢中這個地方給我們了,這個機會是不可以錯過的。那麼劉備採納了法正的建議,親自帶兵徵關中,留諸葛亮守成都,法正隨行。但是曹操的部將也還是很厲害的,所以劉備去攻打漢中的時候開始也並不順利,遭到了曹操留下的部將的頑強的抵抗,所以劉備馬上寫了一封急信回成都,請諸葛亮趕緊調兵增援。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諸葛亮這個人做事情確實是比較謹慎,很猶豫,於是拿了這個信去請教蜀中的舊臣楊洪,說主公讓我們發兵增援,我們該不該發兵呢?楊洪說當然該發兵了!楊洪說了這樣的一句有名的話,他說:“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漢中丟了蜀就保不住了,這是我們家門口的災難啊,這個時候男的就應該去當兵,女的就應該去搞後勤。他說軍師——因為諸葛亮現在的職務是軍師將軍——軍師速速發兵,軍師發兵何疑?趕快發兵吧,還有什麼可猶豫的?這諸葛亮把軍隊派到了前線。派到前線以後,劉備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這個時候等到曹操再趕來增援的時候局面已經不可收拾。僵持了一段時間以後,在有一天,曹操發出了一道口令,就是這個軍隊晚上查哨時候的口令,雞肋,然後就撤軍了。從此漢中歸劉備,再也沒有落到過曹操的手上。

劉備得了漢中以後他又得到了蜀,就是整個益州他得到了,於是,劉備也不客氣,就在這個地方自稱漢中王,就稱起王來了,而曹操永遠地失去了統一中國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就有了一個疑問,那就是破馬、韓,徵孫權,伐張魯,這三件事情成敗不一,但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沒有把事情完全做完,那麼我們就很想知道這是為什麼,法正說“內有憂逼”,一定是他的大後方有更嚴重的問題,必須他回去解決。那麼我們就要問,是這樣嗎?請看下集——得寸進尺。5

第二十六講 得寸進尺

4

赤壁之戰後,曹操又進行了三次戰爭,即破馬超、韓遂,徵孫權,伐張魯。三次戰爭時間都很短,曹操甚至寧肯半途而廢也要返回鄴城。那麼,曹操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每次都匆匆忙忙趕了回去,究竟是要做什麼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得寸進尺。

在上一集易中天先生講到,曹操在赤壁之戰後進行了三次戰爭,即破馬超、韓遂,徵孫權,伐張魯。三次戰爭,都是半途而廢。劉備的謀士法正認為,這一定是因為曹操的後方有更嚴重的問題,要等著他回去解決。那麼,曹操三次出征,三次都從戰場上匆忙地趕回去,是像法正說的那樣,曹操的後方出了問題,要等著他回去解決嗎?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那是什麼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