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劉備三個人居然團結起來了,那我們就要聯合他們去對抗曹操;如果他們三個人打起來了呢,那我們不是就可以趁機做一點什麼事情嗎?孫權說,好!你去。孫權做出這個決定也不容易,因為江東集團和荊州集團是世仇,孫權的父親孫堅是被劉表的大將黃祖殺死的,有殺父之仇,但是孫權是一個政治家,政治家就不會感情用事,就不會意氣用事,立即批准了魯肅的行動計劃。
於是魯肅就從柴桑口出發,柴桑在哪裡呢?柴桑在現在的江西省九江市,我估計是坐船。那麼當魯肅從柴桑也就是九江,來到夏口也就是漢口的時候,就得到了劉表去世的訊息,魯肅馬上繼續往前趕;等魯肅的船來到江陵的時候,就得到了劉琮投降、劉備逃亡的訊息,而且他很清楚劉備從樊城往南逃;於是魯肅沒有在江陵坐等劉備,而是迎頭北上去迎劉備,相遇於當陽的長坂坡。那麼魯肅就對劉備說了,說豫州現在準備到哪裡去啊?因為劉備當時的官銜是領豫州牧,就是代理豫州牧。——說劉豫州,那你現在準備上哪兒去呢?劉備說,我準備投奔蒼梧太守吳巨,吳巨是我的老朋友。魯肅就說:不必吧,這個吳巨是個沒有能力的人,他自己都保不住,他能保得住將軍您嗎?我的意見,劉豫州不如聯合我們孫將軍,我們孫將軍如何如何,道德又好啊、人品又好啊、威望又高啊、力量又大啊、人馬又多啊,你如果聯合我們孫將軍一起來對抗曹操,那不是就可以完成大業了嗎?為了保證這個計劃能夠實現,魯肅還對諸葛亮說了這樣一句話,說孔明先生啊,我是子瑜先生的好朋友。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還套了一番近乎,其實魯肅用不著套這個近乎,因為魯肅的這個建議很對劉備的心思,劉備現在已經是走投無路了,有一個人能夠跟他聯合他求之不得,他怎麼會反對呢?諸葛亮也會贊成,因為諸葛亮作“隆中對”的時候,做出的戰略規劃就是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嘛,現在孫權方面主動提出聯合的建議,怎麼會不答應呢?所以劉備和諸葛亮欣然同意,於是三個人就在當陽這個地方達成一個口頭協議,我估計是,聯合起來對抗曹操。
於是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和前來接應的關羽、劉琦一起往東走,還有魯肅了,來到了夏口。而曹操這個時候幹什麼去了呢?曹操直撲江陵,因為江陵是戰略要地啊,軍需倉庫啊,曹操這時候也顧不上再去打劉備了,先把江陵拿下來再說。曹操往南走去江陵,劉備他們往東走去夏口,到了夏口就基本上到了孫權的勢力範圍的周邊了,孫權又答應和他聯合,他安全就有了保障,這個時候劉備也就可以喘一口氣了。可是曹操不讓劉備喘氣,曹操拿下江陵以後,獲得了大量的軍需物資,他就順江而下了,這個時候鬥爭的矛頭是直指劉備的,他要來打夏口,打劉備。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就站出來了,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這一段話在《三國演義》裡面還有一段小戲,就是諸葛亮提出來到孫權那兒去求救,劉備還假裝不同意,魯肅還在旁邊說,最後劉備才假裝同意。這個扭捏作態也沒有必要,因為當時情況非常地危急,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是諸葛亮挺身而出,劉備立即拍板,哪裡還有什麼猶豫啊,你想想諸葛亮後來的《出師表》是怎麼說的?“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說的就是這個時候,所謂敗軍之際就是當陽之敗,所謂危難之間就是曹操從江陵出兵要來打劉備。而且諸葛亮說得很清楚,“事急矣”,這個事情已經非常緊急了,所以是劉備馬上就同意了,而且諸葛亮就和魯肅一起到柴桑去見孫權,這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生死攸關的事情,所以諸葛亮必須完成這次使命。但問題是這件事情由不得劉備,由不得劉備集團的一廂情願,也不取決於或者說不完全取決於諸葛亮的外交才能,重要的是這取決於江東集團的政治利益。政治家在做決策的時候,是從他自己集團的利益出發的,而孫權和江東集團是有著和劉備集團不同的政治利益的,那麼諸葛亮他能完成他的使命嗎?請看下集——臨危受命。 5
第二十一講 臨危受命
4 建安十三年八月,曹操率兵南下討伐荊州,而荊州的劉表恰恰在此時病逝,天下形勢發生突變。魯肅設計的孫權、劉表、曹操三分天下的局勢已不成立,政治上極為敏感的魯肅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請命於孫權,來到荊州,名為弔唁,實為刺探情況。劉表的兒子劉琮無力抵抗,投降了曹操。魯肅眼看荊州大勢已去,就找到了劉備,表示東吳可以和他聯合對抗曹操。處在敗軍之際的劉備已經走投無路,有一個人能夠和他聯合正求之不得,便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