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臨風先是去找王之楨、洪承疇及史可法詢問鐵廠遷址的問題,瞭解後才知道,揚州大部分鐵廠的人力物力都已經轉到了無錫,但是揚州那邊仍是保留了一些,雖然規模不再像以前那麼大,但是至少也能供應江北四郡的軍營一些鐵器,也免得由無錫再運往江北四郡那般麻煩了。
而如今無錫的鐵廠雖然剛剛開始,但是畢竟人力物力與管理階層都是以前的老闆子,在無錫也迅速投入了生產,而這次在無錫,雖然鐵廠與火器廠還是一體的,但是與之前砸揚州之時也有了明顯的區別。
本來在揚州之時,鐵廠和火器廠都在一處,分工不細,而且兩個廠離的太近,容易出事,如今到了無錫之後,鐵廠與火器廠就已經明顯的分開的,而且火器廠與鐵廠的工人也已經明確的分工了。
聽王之楨說,火器廠與鐵廠的第一批貨都已經出來了,沐臨風這才欣慰的點了點頭。
瞭解完火器廠與鐵廠的事之後,沐臨風就準備再去一趟淮安,看看那邊的船隻建造的如何。
不過王之楨與史可法、洪承疇三人得知後,紛紛上前勸阻沐臨風,說這些事應該讓別人去做,如今沐臨風已經是大明王爺了,不能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況且朝中還有更多的事需要沐臨風抉擇,再說之前在福建沐臨風差點就練性命都丟了,不能不再無顧忌了。
沐臨風覺得三人說的很有道理,所以拍了一位大臣代表自己去淮安視察了一下船廠的進度,兩日後,此人回來彙報,說方甲航已經生產出了近兩百艘戰艦,全部已經下水試航了,而如今的工作就是在為戰艦配火炮,按照每艘需要十頂火炮的數量來計算,那麼兩百艘戰艦,至少需要兩千頂的火炮。
沐臨風立刻讓人從無錫的火器廠調撥了兩千五百頂火炮運往淮安,隨即詢問洪承疇關於淮安海軍的訓練情況,畢竟洪承疇之前是淮安知府兼總兵,負責一切海軍的事務的。
洪承疇告訴沐臨風,淮安海軍大部分是有其他沿江的各郡縣調撥的水軍士兵,如今已經有四萬多人在淮安接受訓練,就是為了船廠出船做準備的,洪承疇在淮安任上時,豬將主要經歷放在這方面的,不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