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卻跟在滿洲鐵騎的後面充當韃子的後勤部隊,後來成為了名聞天下的山西八大皇商。”
周比利聽了宋濤的話,淡淡的道:“那你們的意思,到了河套地區,準備對山西的晉商有所行動了。”
李明點了點頭道:“明末時期的晉商,協助滿清奪得天下,有著鮮明的政治屬性。可以這麼說,倘若沒有山西商人對於入關後的滿洲人在物質上的支援,滿洲人想一統天下至少不會那麼迅速。而且他們坐視山陝無數在災民於不顧,無論如何,我們遠東都不能放過他們。”
周比利想了下,然後笑著道:“我認為搶光他們的浮財還不夠,這幫晉商根基雄厚,我們應該連皮帶骨的把他們吞了。這個任務交給我吧,我會親自到山西佈置,等明年你們去河套的時候,就等著行動吧。”
這個傢伙說得雲淡風輕,可是大家聽了都不禁打了個寒戰,心裡都暗自為那些晉商默哀,被周比利惦記上,也算是他們倒黴了。
宋濤則是哈哈笑道:“老周,那我們就等你的好訊息了。你儘可以把你那些偷雞摸狗的手段都用上,最好把這幫晉商敲骨吸髓的壓榨乾淨,我們河套根據地可都靠你們情報部了。”
周比利聽了,滿臉的苦笑。大家也都笑了起來,以前公司裡有很多人對周比利的手段,有些看不慣。但透過周比利的幾次出手,大家發現效果真的很好。
李明和胡偉已經向公司表態,不會佔用公司太多的資源。所以李明他們經過商議,決定對山西的漢奸晉商動手。如果行動成功,河套根據地的物資就不用愁了。(未完待續。)
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明各地的流民軍
李明突然想起了什麼,對周比利說道:“老周,我們滅了後金韃子,大明沒有了遼東的壓力,北方的流民軍還能成氣候嗎?”
周比利苦笑道:“我們滅了韃子,大明現在除了在關寧方向還保持著重兵,其他邊鎮的邊軍,幾乎都南下了。再加上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等大明名將的清剿。崇禎六年,活躍在各地的流民軍就已經基本被打散了。
歷史上“十三家七十二營”,即老回回、闖王、革裡眼、左監王、曹操、改世王、射塌天、八大王、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各路義軍首領,參加的著名的“滎陽大會”,根本就沒有發生。十三家首領在大明各路大軍的追剿下,要麼被殺,要麼降明。
十三家現在只剩下闖王李自成、八大王張獻忠、曹操羅汝才、革裡眼賀一龍、老回回馬守應他們幾個還在各地苟延殘喘,但也被大明各路官軍追得猶如喪家之犬。雖然大明逐漸平靖了各地的流民軍,但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大明剿匪的各路明軍也無法長久維持,因為朝廷沒錢啊。
所以官軍剛一退,各地的流民又像雨後春筍似的冒出來了,還冒出了歷史上很多沒有的名號。崇禎八年,大明朝廷又東拼西湊了一筆銀子,再命洪承疇為五省總理,組織新的圍剿。可是闖王李自成、八大王張獻忠、曹操羅汝才、革裡眼賀一龍、老回回馬守應也趁此機會,又從陝西、四川、湖北、寧夏等地殺了出來。
短短几月之間,就搖旗匯聚數萬流民,使得崇禎又派盧象升、孫傳庭等人,調動邊軍南下圍剿。農民軍就是“流寇”,不建立根據地或政權,到處流動作戰,流動不居。農民軍的一切人員都隨營流動,歸附的饑民也入農民軍。
很多號稱有數萬人的農民軍,能打仗的實際上只佔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則是老弱婦女之類的人。被官軍圍剿衝散、俘殺的,也往往是後者。真正的戰鬥人員卻往往能伺機逃逸,不太容易被俘殺。大明官軍雖然屢報大捷,可農民軍精銳卻始終不滅。”
聽了周比利的敘述,胡偉急忙問道:“那聽你的意思,大明各地的流民軍已經成不了氣候了。”
周比利搖了搖頭道:“從前年開始,我們駐大明的中原情報站,就開始派人接觸各路流民軍,在黃河兩岸和各路流民軍開始交易,用我們遠東生產的各種冷兵器、甲冑和軍事物資,換取流民軍手裡從各地搶來的金銀珠寶、瓷器漆器、絲綢錦緞和古董字畫。
有了我們遠東的支援,目前大明各地的流民軍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原情報站還重點扶植了幾路流民軍,他們不但能得到我們的情報支援,我們還為他們提供了一批公司淘汰的日本鐵炮和歐洲輕型火炮,並派了教官對他們進行培訓。目前這幾路流民軍發展的很快,戰鬥力也比其他流民軍強悍很多。”
宋濤笑著問道:“你別告訴我,你們扶植的是李自成和張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