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如此,公司各地只要發現好苗子,都會被送到海參崴,在這些老專家的小班中接受精英教育。隨著原東內部員工的孩子慢慢長大,如果想走科研這條路的孩子,以後也會被送到這裡接受這些老專家的教導。(未完待續。)
第九百三十八章回到海參崴(四)
海參崴學院區,現在已經成為了遠東公司培養未來科技人才的基地,眾多的職工技校、軍事院校、專業學院,每年都會有很多學生畢業,然後奔赴公司的各個崗位,為公司提供了大批的人才。
遠東技術層面的人才,幾乎都匯聚在海參崴,公司在海參崴各個部門和企業的專家技術人員,除了平時的工作,業餘時間幾乎都呆在學院區,做為各個院校的教授。
雖然公司目前的師資力量非常的有限,但還是在遠東各地不遺餘力的大力普及基礎教育。海參崴學院區更是各種院校都挺多的,什麼遠東航空學院、遠東醫學院、遠東船舶學院、遠東科技大學、遠東財會學院、遠東通訊學院、遠東鐵路工程學院等等幾十個高等院校。
聽了這些名字能嚇死人,其實很多高等院校也就是高階職工技校的水準,而且各校都採用的是大班制,最多的時候,每個班甚至有兩百多人。好在公司在各個院校採用大規模的影片教育,很多時候都是迴圈播放,供在校的學生自主學習。
即便是遠東師資力量如此不足的情況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遠東各個院校深造過的畢業生,如今都活躍在公司的各個關鍵的崗位上,在經過了一年左右的實習,基本都能適應各個工作崗位。
而且公司各地的學校裡,也湧現出很多聰明伶俐,學習刻苦的苗子。對於這樣的苗子,公司當然不會放過,都送到了公司設在各地的精英班。
被選進各地精英班的學生,學習任務很重,小學初中的課程,往往會被壓縮至四年,高中的課程會被壓縮至兩年。殘酷的學習過程,不斷有人掉隊,大部分都遭到淘汰。
只有在精英班畢業的學生,最後才會被送到海參崴的科委大院,接受遠東科委的這幫老傢伙手把手的調教。目前科委大院裡已經有幾百個各地精英班畢業的孩子,他們絕對是遠東未來科技的接班人,雖然都是被填鴨式教育的,而且採用拔毛助長的教育方式培養起來的,但是在這個時代,十幾年以後,他們絕對算是精英了。
李明等遠東董事局的常委和委員,親自來到科委,探望了這些一直工作在科研戰線上的老專家,和他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並聽取了他們提出的建議。
晚上的時候,公司董事局的常委和委員,還舉辦了盛大的宴會,邀請這些老專家和遠東各行各業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一起共進晚餐。
遠東公司地位最高的內部員工,並不是董事局的常委和委員,也不是軍委會的兵痞。而是公司的這些老專家和各個部門的大批專家和技術人員。
遠東的這些知識分子,非常平時並不活躍,對各種權利和政治訴求也並不熱衷,甚至對待遇福利都不怎麼關心,但是唯獨對自己從事的專業極為熱衷。
每當公司在面對未來發展的重大方向性戰略的時候,很多平時難得一見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就會從各地殺氣騰騰的聚集在一起,為了自己的堅持的理念,與其他持不同意見的專家技術人員,大戰個幾天幾夜。這個時候就算董事局的幾個常委都得靠邊站,遠東技術眾的戰鬥力還是很頑強的。
遠東來到這個時代十年了,之所以一直保持穩定,只要因為公司技術眾就佔據了將近一半,這些人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對其他的基本不關心,只熱衷於自己的專業領域。再加上軍委會的幾百兵痞,使得遠東公司一直比較穩定,沒有出現什麼混亂的局面。
接下來的幾天,董事局的常委和委員們分別參觀了海參崴的幾家大型企業,包括海參崴造船廠、遠東機械廠、遠東軍工廠、海參崴火力發電廠、遠東五金模具中心、遠東動力研究所、遠東工藝材料研究所、遠東汽車製造廠(新建),遠東發動機廠等大型企業。
海參崴造船廠經過多年的發展,十年來共研發製造了新銳機帆船、三百五十噸飛剪式機帆船、一百五十噸級的斯魯普船單桅縱帆船、大型機帆運輸船、近海蒸汽甲板駁船等十幾個船型。
共下水了兩百餘艘大型艦船,改裝了幾百艘艦船。並且為遠東公司培養了大批船舶製造的人才和合格的產業工人。公司的旅順造船廠和呂宋造船廠等幾家新建的大型大船廠,以及十幾家小型造船廠的技術骨幹和大批合格的產業工人,都出自海參崴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