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強大,就在於西伯利亞的富饒!其實毛子在西伯利亞的一些做法,很多方面還是值得我們借鑑。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以後,派遣重兵,興建城堡,把持軍事據點,以鞏固新佔領的地區。其進攻路線沿著北方三大水系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以派遣武裝探險隊的方式,一步步蠶食,並且以尋求水系通航為原則,開始繼續建立據點之間的聯絡。
17世紀整個西伯利亞設立了四個督軍轄區,共19個縣28個轄區和縣均配置了督軍。並啟用當地頭人、酋長,保持各民族的基層組織形式和風俗習慣,採用實物稅制度,進行經濟盤剝。利用了西伯利亞河川密佈的特點,經過連水陸路,行進較為便捷。同時也利用了少數民族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生產落後等弱點,採取挑撥離間、坐山觀虎鬥等手法,能使用區區兵力,迅速佔領大片土地。”
他說到這裡,看了大家一眼,然後陰沉的說道:“烏拉爾山脈以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捍衛祖國領土的完整,是我們遠東軍每一名官兵的責任。”
王耀武猶豫了一下道:“司令員,要說貝加爾河地區自古是我們的領土,這個倒是站得住腳,可是烏拉爾山以東好像沒我們什麼事吧。”
宋濤一瞪眼,怒道:“廢話,我當然知道。我們打下來,不就是我們的了嗎。麻痺的,老子還想讓遠東的基層遊牧支隊,在烏拉爾山以西的東歐平原遊牧呢,把那裡也變成我們遠東的牧場。”(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五章後勤馬車大隊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為世界第七大湖,湖中動植物資源豐富。該湖水質好,透明度深達40。5米,被譽為“西伯利亞的明眸”。
最深處達1637米,蘊藏著地球全部淡水量的約20%,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總和,超過整個波羅的海的水量,是世界上儲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生活在貝加爾湖周圍地區的布里亞特人,屬於厄魯特蒙古人近支。其祖先原遊牧於外貝加爾地區,後來向北發展到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地區。
布里亞特人雖然還處於極為落後的原始氏族部落,但是卻有著遊牧民族彪悍好戰的特性。俄國實行東侵戰略以來,大批哥薩克人剛剛到達葉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當地的布里亞特人就與先期趕到的哥薩克探險隊,進行了極為激烈的戰爭,這一仗陸陸續續的打了二十幾年,最後才臣服於俄國。
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佈里亞特人始終反抗到底,將部落向南遷徙,移入漠北喀爾喀蒙古領地。另外一部分佈里亞特人,當清軍在黑龍江以西打敗俄國人時投向滿清的外東北,被賜名“巴爾虎人”,編入八旗,並安置在********地區。
遠東軍發動北上戰役以來,兩個兵團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殲滅了布里亞特人各部的那顏首領和部落精銳的部族騎兵,並派出了大批的部隊,對散居在貝加爾湖周圍地區的布里亞特人進行了血腥的掃蕩。
經過幾個月的鏖戰,基本肅清了貝加爾河周圍地區的布里亞特人和雅庫特人,不但俘虜了大批的牛羊馬群和鹿群,繳獲的珍貴的毛皮、肉乾、魚乾和金沙等戰利品也是堆積如山。另外還俘獲了大批的青壯男女和老弱婦孺,都被集中安置在貝加爾湖沿岸和色格楞河沿岸的各個地區。
大量的俘虜經過登記、甄別和淨化,然後交由遠東各個遊牧支隊進行管理,然後開始了嚴酷的冬訓。其實布里亞特人氏族部落形式的管理方式,和漠南、漠北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幾乎沒什麼兩樣。
在氣候如此極端惡劣的環境裡,遊牧民族的本質依然是遵循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只有極少數部族首領,才能掌握部落裡絕大多數的資源。對於普通的布里亞特人,牛羊馬群、糧食、女人、皮毛和金沙這些東西,離他們很遙遠。
每到冬天,部落的大部分牧民都會極其極其艱難的熬過漫長的寒冬,日子過得要多苦逼就有多苦逼。這些苦逼的牧民在遠東軍的集中營裡,提心吊膽的度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也都逐漸適應了。
關押布里亞特俘虜的集中營,男女老少都分開關押。經過登記、甄別和淨化,每人都分到了統一的衣服和鞋帽,天天三頓飯雖然粗糙,但至少能管飽。
他們每天都要從事各種繁重的勞動,有的去附近的山林伐木,有的在沿岸的碼頭裝卸物資,還有的在各地建造木刻楞。天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就連部落的老人、婦女和孩子,也閒不下來,他們要負責照料牛羊、收集牛羊的糞便、下網捕魚、晾曬魚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