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烈的進攻。
薩摩藩早已做好了準備,也組織大軍對幕府大軍迎頭痛擊。雙方在九州進行了慘烈的大戰,因為兩邊的都裝備了大量的鐵炮和火炮,開戰僅僅兩天的時間,就傷亡了近萬人。
德川家光也狠了心,從幕府親藩大名、外戚大名中調集了近十萬兵馬,都是由幕府最精銳的武士組成,戰鬥力極為強悍,而薩摩藩的武士更是不甘示弱,與強悍的幕府大軍展開了殊死的血戰。
德川幕府統一日本之後,為了限制地方大名的軍事力量,實行了所謂“一國一城”的制度,要求在大名所轄的“國”內只允許有一座城堡,即大名自己的“居城”。這樣,原先分散在各地的中小武士就不得不平毀自己的城堡,遷到了大名的居城內部及其周圍居住。
但是在薩摩藩,武士們卻依舊分散居住在領國各地的所謂“外城”周圍。這就是所謂的“外城制”。外城制的實施令薩摩藩的武士階層中出現了其它藩中所沒有的所謂“鄉士”群體,“外城”統一改稱為“鄉”,所以鄉士指的就是那些居住在外城周圍的武士。
這個群體地位非常低下,但是人數非常眾多,而且與底層人民的接觸也十分密切。德川幕府時代各藩武士佔本藩人口的比例平均為0。5%左右,而在薩摩藩,由於鄉士群體的存在,這個比例竟高達40%。可以想象薩摩藩供養的武士的數量之多。
幕府登陸九州發動戰爭後,薩摩藩除了數萬正規軍之外,還有大批效忠島津家“鄉士”群體的武士,紛紛拿起武器加入到薩摩藩的軍隊之中,極大的改善了薩摩藩兵力不足的窘境。使得德川幕府近十萬精銳的軍隊,登陸九州之後,猛攻了幾天卻依然進展甚微。
但隨著幕府大軍的主力相繼登陸九州,薩摩藩軍隊因為主力不足,不得不慢慢的收縮防守,使得幕府的四路大軍慢慢對薩摩藩形成了包圍之勢。
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