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想了下道:“這個計劃的實施,還需要公司的支援,我們開會碰一下吧,研究出來一個方案,然後上報公司董事局。”
馬慶笑著道:“既然人家都拿出東西了,我們當然要大力支援,爭取吧這個計劃做好。”
周林想了下道:“今天她的計劃,也給了我很多啟發,今後我們河套根據地還是大有可為的。就說我建立的那個農業科技園吧,開展的很多工作,現在看來步子還是小了。我回去以後,也要適當修改一下我之前制定的計劃,好好的配合梁玉潔的工作。”
第二天,梁玉潔把她制定的計劃書交了上來。李明也連忙召集河套管委會的諸位常委和委員,就梁玉潔提出的這個計劃進行了討論。
會議進行了一天,大家集思廣益,終於敲定了這個計劃。然後透過電報上報公司董事局委員會。
公司對河套根據地提出的計劃,也非常的重視,計劃在董事局委員會的會議上表決,獲得了多數委員的支援,計劃最終獲得透過。
但是這個計劃還不能馬上實施,因為現在正趕上遠東公司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各地的春耕工作馬上開始了,這個在遠東公司可就是天大的事情了,不管任何工作,都得給春耕生產讓路。
河套根據地對今年的春耕工作,就更加的重視了。目前正值春耕前的準備工作,根據地數十萬軍民起早天黑的日夜忙碌,為三十餘萬新安置流民開墾荒地。
每年的春耕生產,遠東公司上到董事局的常委,下到遠東公司的普通員工、遠東軍的普通戰士,幾乎全都要投入到緊張的春耕生產之中。
經過幾年的努力,遠東在東北、外東北、呂宋、南洋、臺灣、錫蘭、河套等地區開墾了大批的耕地,還佔據了印度、中南半島等重要的產糧區,基本確保了公司近千萬人口的吃飯問題。
而且未來遠東公司還將一如既往的開發各地區的農業資源,徹底解決公司的糧食問題。這個時代,華夏中原王朝歷次大規模起義,根源都是吃飯問題,主要誘因也都是遭遇了自然災害,貧苦的農民被逼上了絕路。
遠東公司也經歷了兩次比較大的糧食危機,在崇禎大旱發生的初期,公司甚至經歷了兩年的困難時期。遠東來到了這個時代,首要解決的就是治下人民的吃飯問題。
以後遠東入主中原,面對的是無數大明的底層百姓,他們起早貪黑的日夜辛勞,可是到頭來依然填不飽肚子。想要獲得天下百姓的民心很簡單,那就是讓他們吃飽肚子,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未完待續。)
第九百七十九章草田輪作
1641年的春天,遠東公司的外東北、東北、朝鮮、日本、濟州島、臺灣島、南洋各島、呂宋島、中南半島、錫蘭島、印度、中南半島和河套等地區,所有的工作都近乎停滯,全都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春耕之中。
河套地區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河套灌區地勢平緩,地下徑流不暢,土質和地下水含鹽,氣候乾旱,蒸發強烈。在這種自然環境下,由於實行大水漫灌,有灌無排,特別是在深秋季節進行儲水灌溉,用水量增大,地下水位明顯增高,冬季凍結在一米土層內。
由於凍結,蒸發量減少,土壤凍層與底土非凍層之間存在明顯溫差,使地下水不斷氣化,並自底土向凍層移動,逐漸加厚土壤凍結層,加大了凍層土壤含水量。鹽鹼溶於水,使一米土層內呈儲鹽狀態,成為春季解凍蒸發積鹽的內在因素。春季凍結層消化,蒸發強烈,鹽鹼逐年累積,造成土壤嚴重鹽鹼化。
周林總結了歷史上的河套灌區的經驗教訓,在河套根據地採取豎井排水和秋季儲水以井水代替黃河水的措施,在封凍初期使潛水位埋深達到2米至2。5米以下,促成秋冬季由地下水位高峰返鹽狀態,轉變成井灌淋洗脫鹽狀態。同時改變了冬季凍層含水量大儲鹽多的狀態,避免了春季返鹽積鹽。
另外,周林還從去年開始,就在河套地區率先實行大面積草田輪作的耕作方式,主要是以糧食作物和紫花苜蓿或草木犀等優質牧草,以及豆類農作物,按比例定期實行輪作。
根據各種農作物的特點和耕地土壤的情況,以兩到三年為一個輪作期。根據各種農作物的茬口特性,將計劃種植的不同作物,排成一定順序,在同一地塊上輪換種植。
其中紫花苜蓿和草木犀等牧草是多年生牧草,有很強的固氮能力,種植兩三年以後,板結或鬆散的土壤就會改變為肥沃的團粒結構。
紫花苜蓿和草木犀不僅有很強的固氮能力,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產草量高,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