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大同、宣府、延綏、寧夏、甘肅等近邊地區開設馬市十一處,互市貿易,與市人數年有增加。從此開始了明蒙幾十年和平友好的局面,促進了蒙古右翼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透過與大明互市,土默特部獲得了極大的財富。大同、宣府、延綏、寧夏、甘肅等地的商人、士紳官員、邊關的軍頭,甚至大明的王侯,幾乎全都私通草原的蒙古各部,每年往返于歸化城和草原的商隊連綿不絕。
因為大明和蒙古右翼各部幾十年的和平,使得大明境內的大批破產的軍民、匠戶越過長城,到口外開荒。所以山西、陝西和寧夏北方草原的蒙古右翼諸部,都非常的富裕。
這對於河套根據地來說,絕對是意外之喜。有了這些糧食,基本解決了根據地建設初期的吃飯問題,讓李明等人興奮不已。
另外就是數量龐大的牛羊馬群、毛氈皮貨、肉乾,也讓河套根據地的家底兒厚實了不少。
北上集團軍還在口外收攏了五六萬漢人,都是這些年從長城內逃到草原各部的流民。這些人以破產的農民為主,還有逃亡的軍戶、匠戶,犯了官司的逃奴和罪犯等,都是在大明沒什麼活路的人。
還有一些漢人是草原發生白災的時候,蒙古各部在大明打草谷,劫掠到草原上的奴隸。也都特麼是苦命人,這些年遭老了罪了。遠東軍把這些漢人也都集中整編成了一個個基層中隊,參與根據地的各項基礎建設。
這些口外謀生的漢人和漠南蒙古各部的漢人奴隸,絕大多數都能熟練騎乘馬匹。尤其是那些被劫掠到草原上的漢人奴隸,常年起早貪黑的照顧牛羊馬群,都是放牧的一把好手。
還有不少漢人原來是邊軍的匠戶出身,因為大明邊關的匠戶生活非常悽慘,根本都沒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