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靠騎兵衝陣。除了優良的戰馬,還有數目量巨大的馭馬、耕牛等大牲口,家禽家畜更是成群結隊。
軍委會的攻勢迅雷不及掩耳,遼東各地的韃子逃得都很匆忙,連房子裡的生活用品都來不及帶走,都成為了遠東的戰利品。很多村鎮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正好用來安置遼民。
農林部率先行動了起來,他們利用韃子留下的耕地和住房,在瀋陽、遼陽、蓋州、撫順、鐵嶺等地集中安置了大量遼民,集中遼民進行大面積春播。種植的農作物還是以馬鈴薯、玉米和地瓜為主,再輔以大豆、花生和蔬菜等副食品。
經過在海參崴幾年的摸索,農林部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逐漸摸透了這幾種農作物的習性。農林部的種子中心已經可以自主培育一些優良的農作物種子。
大規模開發東北平原農業資源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下一步他們將在東北大面積種植小麥、水稻,未來東北平原將會和現代社會一樣,成為美麗富饒的北大倉。
火槍民兵連的民兵,已經從軍委會手中接過了遼民的管理工作,遼民以中隊為單位,每中隊一百人,配屬四名民兵進行管理,分別擔任中隊長、指導員和兩個小隊長,另外還從遼民中挑選了一些表現好的積極分子擔任班長。
公司剛剛佔據遼東,為了保證穩定,今年遼民還是要集中管理。秋收以後遼民將統一進行冬訓,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政治思想教育。
為了調動遼民的積極性,明年開春就要實行包產到戶的政策。遠東公司將以信貸的方式為遼民提供住房、農具、種子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公司會和每一位遼民簽訂承包合同,在未來的幾年裡用耕地的收穫還貸。
劉德貴負責的支隊,就在瀋陽附近,支隊部就在一座鎮子裡,負責周圍幾十個村子。雖然他在海參崴這幾年積累了大量的基層工作經驗,但第一次擔任支隊長,還是深感壓力重大。
他不光要擔任遼民支隊的支隊長,還被任命為他所在那個鎮子的鎮長。自從他來到了這裡,每天都是起早貪黑的工作,可還是感到時間不夠用。擔子重了,責任也更大。以前做大隊長的時候,和現在相比簡直就是天上地下。
農林部從海參崴運來了大批農用機械,所以春耕的速度非常快。劉德貴現在天天都要下到各個中隊,不下去真不放心啊。
他們來之前這幫遼民有點兒亂套,弄得軍委會一生氣,派來了一幫兵痞,把遼民裡的那些刺頭都揪了出來,據說殺了好幾百,還有幾千人被送進了苦力營。
遠東的苦力營是什麼地方,一天只有兩頓飯,還不管飽。可每天要幹足十二小時的活,而且工作環境都是煤礦、石場那些條件最差的地方。跟外籍勞工一個待遇,但外籍勞工每天三頓粗糧管飽啊,很多日本、呂宋的勞工趕都趕不走了。
剩下的遼民,也都軍委會狠狠的整肅了一番,現在變得非常規矩。但劉德貴還是不放心,畢竟現在他們對遠東公司還沒有歸屬感,生怕再鬧出什麼亂子。
現在支隊的幹部,包括他和三個副支隊長,兩個副政委,幾乎每天都下到中隊,每天和遼民吃住在一起,還和他們一起幹活、聊天。隨時瞭解遼民的思想狀態。
劉德貴拄著鋤頭,站在一片耕地的地頭,看著地裡的遼民正在辛苦的忙碌。他已經在這個中隊呆了兩天,現在各個中隊的遼民還算穩定,他們的工作都是有分工的,每天必須要幹完分配的工作,如果完不成會受到處罰。
為了保證遼東的穩定,目前遠東對遼東採取的是高壓政策,每個支隊都駐守著軍委會的一個排的戰士,只要發現哪個遼民不服管教,馬上就會前去鎮壓。輕則對內處罰,重則關進苦力營,情節惡劣者甚至要就地擊斃。
遠東軍委會駐守在各地的部隊,已經被授權,遭遇緊急情況的時候允許自由開火。非常時期就要非常對待,一旦哪裡出現暴恐事件發生,不論情節,從重從嚴。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遼民的情緒還是比較穩定,至少對遠東的政策沒有多少牴觸。絕大多數遼民都會認真的完成每天分配給自己的任務,只有極少數偷奸耍滑的遼民,企圖繼續廝混,但也被遠東收拾得夠嗆。
劉德貴拿起鋤頭,準備下地繼續幹活,忽然他看到遠處走過來幾個人,劉德貴一看,連忙走了過去。
原來這幾個人是民委會的幾個領導幹部,為首的一人正是王和。他看到劉德貴走過來,就哈哈笑道:“老劉,你怎麼也下地幹活了。你現在可是支隊長了,還是要多抓一抓支隊的管理工作。”
劉德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