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鵬的話音剛落,整個會議室裡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都奇怪的看著他,就連吳源也是滿臉鄙夷。
高建國咳嗦了一聲,會議室內的氣氛頓時冷冽了下來。
“明末的那些士大夫階級都是些什麼狗屁玩意兒,他們哪還有一絲士人的風骨,就是一群為了自己利益而拉攏在一起地國家蛀蟲。習慣了歌舞昇平計程車大夫階層在萎靡的生活中毫無生氣,開拓進取之心蕩然無存,蛻化成了社會上名副其實的碩鼠。
東林黨人為了維護士大夫集團的利益反對稅收,就連明末出現如此嚴重的財政危機,他們依然顧若罔聞。崇禎連出兵都拿不出銀子,可是商業稅依然不能正常收繳,他們寧可眼睜睜的看著大明滅亡,也不願意損失自己的利益。
這幫目光短淺計程車大夫集團,在帝國即將崩潰的時候還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你還想讓他們對我們有歸屬感,那還是算了吧,他們就算是跪著求我,老子都不鳥他們。
偌大的帝國絕非一個李自成或是一個吳三桂、皇太極之流的人物就可以摧毀的。整個外東北的異族加起來人口也就百餘萬,而大明光是軍隊就有百萬之眾,明朝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科技、文化、經濟發達,即使是當時的歐洲諸國加在一起都會遜色。
大明傳統的知識分子已經被紙醉金迷的生活腐蝕了骨氣,吞噬了正氣。最後演變成了一幫國家的蛀蟲,生生的把帝國的根基噬咬得千瘡百孔。吳三桂那個千古大漢奸,照我看他可真冤死了,弄得好像他不放滿清入關,韃子就進不了中原似的。”
高建國的話讓大家都笑了起來,李明也笑著道:“大明王朝覆滅的原因有很多,但貪婪計程車大夫集團,卻絕對是大明王朝的一大毒瘤,愈演愈烈的黨爭,誤國的清流空談,毫無廉恥的兼併土地。
可以這麼說,明朝的死結,就是這幫士大夫階層和商人、大地主勾結的一個巨大的利益群體。他們藉著國家對士人集團的優惠政策,反倒想剝奪國家更多的財政來源,以國家之財養私人之物,可以說明末計程車大夫集團之惡,簡直是和後金有的一比。
明朝後期計程車風,簡而言之就是人心不古。反正歷史都是文人寫的,凡是士大夫階級不喜的人物,他們都要使用手中的筆桿子,將其寫臭打倒。我們以後進入大明,他們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當然,明朝二百七十餘年的歷史中,湧現了數不勝數的文人士大夫風骨。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有三楊,李賢等等領銜的賢相良臣;有文武兼備,知行合一的陽明公;有銳意革新的張居正,高拱等等;有“寄語路人休掩鼻,十萬人同心死義,活人不及死人香”的閻應元。可在明末這樣計程車大夫太少了。”
高建國和李明相繼發言後,其他委員也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大部分委員對大明都不抱有什麼希望。就算是支援與大明建立關係的委員,初衷也是為了麻痺大明,為以後入主中原做準備。
王和一直沒有發言,等到大家都發表完意見後,他才笑著道:“目前大家的意見已經很明朗了,那我就說說我的看法。”(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二章你為什麼是個大漢奸
王和點上了一根菸,然後慢慢的說道:“大明從萬曆開始,亡國之象就已經開始顯現。崇禎登基實際上比較偶然,他的命運原本只是一個藩王,一直沒有作為一個皇帝來培養。從他誅殺閹黨,讓東林一家獨大,就能看得出來,他根本沒有維持朝堂平衡的帝王思維。
十七歲的崇禎登基後,局勢已經越加的敗壞。國家連年赤字,邊軍軍餉都發不出來的時候,大部分文官勸諫皇帝加百姓的農稅,卻勸崇禎減商稅。原因很簡單,士人是不用交農稅。再加上正趕上小冰河時期,北方連年大旱,大明亡國可以說是必然。所以我們不用急著與大明交惡,至少現在沒那個必要。
這一次大明派來了使團,看來大明也是不想打,畢竟我們在大明諸公的眼裡不是異族,也算是宋氏後裔,封國遼東並不失大明的體面。或許可能是大明的緩兵之計,想利用這段時間勵精圖治,有朝一日兵強馬壯的時候,在兵發遼東收復遼土。呵呵……
所以我的意見是乾脆把范文程派到大淩河,讓他代表我們遠東去應付大明那幫人,但大明使團不得過河,冊封完趕快滾蛋。我們在遼東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反正朝貢什麼的統統沒有。總之就是一句話,遠東承認大明的冊封,但我們不會做什麼,不服就過來打好了。”
大家聽了王和的話,都沒有立刻發表意見。很多人的臉上明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