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江移民十餘萬在東海屯田,這哪是暫據海東的意思。
所以范文程對這次出使也是惴惴不安,生怕辦砸了這趟差事。雖然他在後金混得不錯,深得皇太極的器重,但他終究還是個漢人。很多的女真貴族都很鄙視他,瞧不起這個不會上馬打戰的傢伙。說白了,對女真而言,出身卑微,一奴才也。
就連這次跟在他身邊的兩名親隨,也是後金安排的韃子,整個談判過程都要全程跟隨,這段時間也要和他形影不離。由此可見,皇太極對他也並不是那麼放心。
1618年,他在明萬曆四十三年考取瀋陽生員,次年至撫順奔喪,正值努爾哈赤克撫順等地,大肆擄掠,老奴論功行賞,將所得人畜三十萬散給眾軍,范文程當時也在降民之列。
當時的努爾哈赤,對明朝報仇心切,對漢人十分鄙薄。他當時的政策就是“誅戮漢人,撫養滿洲”,慣常的做法,第一是殺,第二是籍為奴。老奴對明朝衣冠人物十分反感,認為“種種可惡,皆在此輩”。
范文程當時被分到鑲紅旗為奴,幾乎被當作牲畜一樣殺掉,因其聰穎機敏才活下了性命。直到皇太極繼位後,從各旗的生員中選拔人才,范文程在這次選拔中脫穎而出,被選入文館成為骨幹,才有了出頭之日。
他到海洋島的這幾日,從遠東兵將士卒的身上就能看出些許端倪。遠東兵將皆是精壯之士,號令一下,數十人動作如一,舉手投足間,就能感覺到一股銳氣撲面而來。
范文程雖說未曾領兵,但大明的軍陣,女真的精銳他可都親眼見過,和遠東的將士相比,都要有所不如。這也讓他心事重重,對遠東越發的忌憚。
雖然他飽讀聖賢之書,對他這樣的人來說,哪有什麼士人的風骨。他為女真人做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