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在後面就是鋪天蓋地蝗蟲般的蒙古遊牧支隊的無數蒙古牧民,呼嘯著向西衝殺。
可是對面的波蘭直到現在還沒有完成應有軍事準備,因為波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葩政治制度,也就是貴族民主制,不但國王由貴族議會選舉,而且未經議會同意和授權,國王不得擅自徵召民團、徵稅,以及對外宣戰或媾和。
更奇葩的是自由否決權制度,貴族議會里只要一個議員反對,議案就無法成立的惡劣先例,這就是所謂的自由否決權。整個波蘭貴族議會幾百個議員,由此可見貴族議會在制定法律的時候,效率低得令人髮指。
其實波蘭軍隊還是非常強悍的,波蘭人對騎兵的運用及運動戰頗有心得,與當時西方注重攻守城池的戰法相比,波軍的戰術風格顯得很豪放。
波蘭人借鑑了蒙古人的戰術,更注重在野戰環境下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輕騎兵的彪悍作風,很受歐洲其他軍隊的讚賞。
波蘭的步兵也不錯。當時在數量相等的情況下,波蘭步兵要強於土耳其步兵和俄國步兵。波蘭步兵的勇猛也是很有名的,不管在官方記錄還是民間野史中,他們還和輕騎兵一樣是波蘭軍中紀律最嚴明的部隊之一。
1410年7月15日,在著名的格隆瓦爾德會戰中,波蘭立陶宛羅斯聯軍幾乎全殲了條頓騎士團軍。1454年,雙方再戰,史稱十三年戰爭,到1466年騎士團徹底戰敗求和。
1673年,波軍在楊·索別斯基率領下進入土耳其屬國摩爾多瓦境內作戰,在霍齊姆戰役中取得輝煌勝利。
1683年9月,他統率的波蘭-奧地利聯軍在維也納戰役中大敗土軍,解第二次維也納之圍。奧斯曼帝國對西方世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入侵又以失敗告終。
1698年,波蘭在波德哈伊察再次擊敗土耳其、克里木韃靼聯軍,收復卡敏涅茨、波多利亞和基輔省、布拉茨拉夫省以及烏克蘭西部等全部失地。
波蘭常備兵力僅有數千人,主要原因是貴族議會不願意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