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稱其為“世界之鞭”,他是名副其實的“人類之王”。世界秩序因他而改變。人類的世界觀因他而昇華。”華盛頓郵報。
拿破崙更直接,直接說了“我不如成吉思汗”。
他一再強調,在這個時代,絕對不能用華夏傳統思想來衡量西方白皮的價值觀,在他們的眼裡,謙卑只是軟弱的一種表現。
只有把他們徹底的打爛歐洲,把他們打回石器時代,才能真正的讓華夏民族擁有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
李明等幾個軍委會的常委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都旗幟鮮明的支援第二種意見。
其中李明的發言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他凝重的說道:“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死去,誰敢保證華夏還能否延續我們強硬的開拓進取政策,若是再出幾個聖人、聖母,寄望於什麼王道教化的腐儒,把我們帶到這個時代的科學技術與西方分享,那不出百年就能讓歐洲人迎頭趕上來。
西進政策是為了華夏民族爭取生存空間,沒有遼闊的疆域就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民族也得不到進一步的發展。現代中國就已經嚐到了苦果,在生存空間狹小,無法養育更多人口的時候,只得進行限制人口的自宮政策,我們不是喜歡自虐,而是迫不得已。”
會議進行了兩天,雙方爭論不斷,最後在表決的時候,第二種意見獲得微弱多數獲得透過。反對這種政策的委員提出進行董事局所有董事進行全體表決,得到了董事局委員會常委的支援,召集公司所有的內部員工,利用電臺進行了一次全體表決。
全體表決的結果,卻讓所有人跌破了眼睛,投票支援第二種意見的內部員工,人數竟然超過了三分之二。因此公司董事局委員會,最後決定尊重公司大多數內部員工的選擇。
遠東公司東私軍委員會已經責成軍委會制定完備的計劃,堅決執行西進政策,這也是李明此次東歐之行的主要原因。
不但是歐洲,這個時候的奧斯曼帝國,估計也意識到了遠東咄咄逼人的西進政策。至於未來奧斯曼帝國會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手段,這個現在還不得而知。
還是那句話,為了帝國的利益,奧斯曼的蘇丹也會放下成見,與******世界的千年宿敵歐洲人聯盟,而且他們曾經還真這麼做過。
十六世紀初,哈布斯堡王朝如日中天,查理五世組織的反法同盟對法國實現了全面包圍,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屢屢失敗,為了改變這樣的不利局面,他決定與奧斯曼帝國結盟,共同對付強大的哈布斯堡帝國。
雖然兩百年來歐洲人發動的八次十字軍東征,法蘭西都是東征軍的主力,可以說是******世界的死敵,但是奧斯曼帝國仍然選擇了與法蘭西組成共同應對神聖羅馬帝國的軍事聯盟。
奧斯曼帝國為了和法國在軍事方面進行合作,甚至允諾在其土地上的法蘭西商人不受奧斯曼帝國法律的束縛,併為他們提供較多的貿易特權,如自由航行和貿易、低關稅乃至治外法權。在世俗化的國家利益面前,意識形態什麼的,根本就不算個事情。
軍委會對歐洲和奧斯曼帝國的形式,也做了多次的分析。奔著料敵從寬的原則,就必須做好歐洲新教和天主教國家,放下成見組成軍事同盟的思想準備。
另外,軍委會對奧斯曼帝國會採取什麼樣的激烈反應,也做了一定的分析。認為奧斯曼帝國與歐洲達成和解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配合歐洲軍事同盟,對遠東公司的伊朗控制區發動進攻。(未完待續。)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遠洋艦隊
其實軍委會的幾個常委,對歐洲各國聯合起來組成軍事同盟,絕對是舉雙手贊成。最好是組建一支幾十萬的大軍東進,與遠東軍來一場世紀大決戰,這就為遠東軍省去了大量的時間,一朝滅了歐洲各國的精銳。
歐洲三十年戰爭打得極為慘烈,但是也促進了歐洲軍隊職業化改革的程序。尤其是“北方雄獅”古斯塔夫。阿道夫開創的近代軍事制度,其“全新戰術”影響西方軍事達一個多世紀之久。
他在歷史上首次將“職業化”、“正規化”和“現代化”引入了軍隊和戰爭,其軍事創新成為歐洲軍隊的標準和楷模,這位勇猛無敵、才華橫溢的軍事統帥,在十七世紀的歐洲掀起一輪軍事革命。
一是實施義務兵制。他以義務兵制改變歐洲僱傭兵模式,徵召瑞典自由民為常備軍,進行嚴格、系統的軍事訓練。
二是整頓軍事紀律。古斯塔夫對軍紀、軍法的嚴格貫徹實行,軍隊戰鬥力得到極大提高。
三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