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耗費巨資修建的完善官道系統,也都是泥土鋪就,一旦遇到雨雪,難免泥濘不堪,行走多有不便,所以水路就成了大明最重要的運輸手段。
而京杭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當時運河上“商船往返,船乘不絕”,流經北直隸、山東、南直隸和浙江,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加強中央集權制,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明代每年經運河北上的漕糧有四百萬石,漕軍十二萬人。明朝漕運是否通暢,直接關係到大明的興衰。
大明漕糧主要來自蘇常地區和湖廣地區,隨著明末蘇常地區經濟不斷的發展,以及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江浙糧食已不能自給,需從湖廣一帶輸入。
自古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這個時代的湖廣地區,並不包括廣東廣西,而是泛指兩湖平原。也就是跨越湖南和湖北二省為主包括洞庭湖平原和江漢平原的廣大平原區域。
位於長江中游,長江三峽以東、大別山以南。有荊江、漢江、湘江、沅江、資水、澧水等大小河流穿過。因大部分處在湖南和湖北而得名。兩湖平原湖泊眾多,著名的有洞庭湖、洪湖等。河網密集,土地肥沃。
長江艦隊控制了長江及其支流的河面以後,就開始組織力量,對蘇常地區和湖廣地區進行有計劃的大規模劫掠,劫掠的物資,主要是糧食等各種農產品,以及布匹、絲織品等物資。(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武昌府
武昌,古名江夏,地處長江以南,隔長江與其北側的漢口、漢陽相望。
明洪武四年,時任江夏侯的周德興增拓武昌府城,周圍二十餘里,牆體為陶磚砌就,牆高二至三丈餘不等。城裡巷阡陌,衙署叢集,府學、貢院、文廟等文化建築遍佈,文人學士薈聚,儼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觀,為當時南方的重要城垣。
武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大明江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有九省通衢之稱。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在武漢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立三鎮地理特徵,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
清晨時分,天色已經微亮,江面上一片靜寂,只有一陣陣江水翻湧的聲音。
劉同揉著惺忪的睡眼,從船艙裡走了出來。他來到甲板,把幾個蜷曲著打瞌睡的船丁踹醒,然後站在船頭伸著懶腰。
這艘船是湖北都司武漢左衛的巡江船,劉同雖然只是一名把總,但常年在長江上漂著,平日裡也是油水十足。
“大人……遠處好像有船來了……”
劉同一聽頓時興奮的大喊道:“快升帆……肥羊來了……”
船上的眾多明軍也都大聲的響應,喊著號子把沉重的硬帆徐徐的升了起來,船隻正好順風順水,速度飛快的衝了上去。
此時天色即將大亮,但江面上的水霧瀰漫,能見度並不好。劉同和幾名兵痞站在船頭,不斷向前張望著,隱約能看到遠處好大的一片船隊。
“總爺,這次的羊可夠肥的,哈哈……”
“我可有日子沒去臨江樓了,一想到小桃紅那個騷%妮子,老子渾身的骨子都酥了……”
“老劉,這些年你那點銀子可都扔在那個騷妮子身上了,還有你那身子骨,也早晚被小桃紅掏空了……哈哈……”
劉同聽著一幫兵痞的話,也哈哈大笑道:“兄弟們,這次可是大買賣,大夥都他孃的精神著點……”
隨著巡江船越來越快,距離遠處那片船隊也越來越近。但隱約傳來的一陣陣轟鳴聲,也讓劉同皺起了眉頭,心裡也暗自有些擔心,感覺對面的船隊好像並不簡單。
此時遠處駛來的大片船隊已經慢慢的露出了真容,為首的幾艘樣式詭異的快船,速度好似離弦的箭,瞬間向他們衝了過來。
劉同和一幫兵痞臉都嚇白了,他們瘋了似的想要調整船隻,想要躲開對面的幾艘快船,可哪裡還來得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撞了上來。
就在劉同以為雙方會撞上的剎那間,對面幾艘快船突然靈活的轉向,伴隨著一陣陣劇烈的轟鳴聲,幾乎貼著巡江船呼嘯而過。
劉同並沒有向其他兵痞那樣四處抱頭躲避,而是雙手抓住船舷,死死的盯著這幾艘快船。他在武昌府江面上漂了十幾年,每年來往的船隻多了去了。
什麼王公勳貴家的商船、漕運的淺船遮洋船等各式船隻他都認識,就算是在江面上吃生肉的傢伙,只要他遠遠的看上一眼,就能知道對方是什麼來路。哪家是碰不得的,哪家能撈著油水,他心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