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部分(3 / 4)

小說:遠東1628 作者:風雅頌

過西北軍騎兵部隊的幾乎所有戰役。

因為臨清州城的兵力薄弱的問題已經徹底解決,胡成和秦二狗等人經過研究,決定要做些什麼。首先就是簡單的與城內外的百姓進行初步接觸,畢竟如今臨清州城內冷冷清清宛若死城一般。

當初為了震懾當地勢力,不得不採取鐵血政策。但是現在情況變了,畢竟遠東要儘快入主中原,在當地百姓心目中樹立遠東軍的光輝形象,也是當務之急。

這也是遠東軍委會政治部,在戰役發動之前,三令五申不斷要求的。如今臨清州城因為遠東軍的鐵血手段,使得城內城外秩序井然。

而且目前兵力充足,武備強大。臨清守備區也該想辦法緩解當地的緊張局勢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嘗試與當地的老百姓進行接觸,儘可能消除前段時間,遠東軍在他們心中造成的鐵血形象。

明代臨清城市人口有三部分,一部分是編戶平民,一部分是“遊宦僑商”,還有一部分是

臨清衛軍戶。

其中臨清州編戶為三十二里,城內城外的編戶百姓近三萬人,各地的遊宦僑商也居於臨清州城內,人數與編戶人口數倍於編戶居民。明代在臨清州設總兵官,臨清州衛所大約有軍戶五千餘人,加上軍屬、親戚等也要數萬人。

再加上臨清處在南北大運河沿岸,綰轂南北,南連徐、淮,北通天津、北京,商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所以各地來此謀生的底層百姓數量龐大。

所以新城、舊城有著大批的商業流動人口是臨清固定人口的十倍之多,而且漕運、商務、稅關事務繁巨的商埠,當然也有大量的官吏、縉紳。

崇禎年《總監各路太監高起潛題本》中說:“總計臨城周匝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無論南北貨財,即紳士商民,近百萬口”。雖說傳說中的百萬人口有些誇大,但是最少三五十萬總是有的。

臨清州城除了大批的倉庫,最多的就是成排的鋪子了。當然最多的還是糧倉糧店,城內除衙署、學宮等官方建築外,糧倉幾乎佔去了四分之一地面。

承擔漕糧運輸與商船來往重任的運河、衛河,穿新城蜿蜒而過,河道在城內交匯,沿河兩岸,密佈碼頭和集市。城內糧食市場達六七處,年交易量達五百至一千萬石之多。

臨清城內店鋪總數至少在五六百家以上,如果加上各類手工作坊、市集流動攤販等等,極盛時期城內大小商戶應該有數千家。其中牙行、典當、邸店和銀莊等商業中轉機構的鋪面,還有飯莊、酒店、賭%場、客棧、妓%院等各類服務業鋪子。

臨清州城還是江北最大的布匹絲綢貿易中心,有著近百家布店、綢緞店。從運河運來的南方茶葉船,也大都在次停泊交易,北方的大茶商很多都在此地收茶販賣到北方各地。

臨清州手工業也極其發達,紡織、鍊鐵、印刷、陶瓷和造船等手工作坊非常多,藉助繁華的運河經濟,使得臨清州的商品運銷全大明。

城外碼頭有一間福運來飯莊,說是飯莊,其實就是碼頭上眾多腳伕、車伕和船工平日裡吃飯的地方。因為福運來的吃食素來實惠,量大、便宜還管飽,所以一直生意生隆,從早到晚人流不斷,雖說利潤不大,但是也能賺一些個辛苦錢。

福運來飯莊的老闆是本地人,名叫何本生。本身沒什麼背景,所以每月都要被當地的黑惡勢力,以及官府衙門的胥吏剋扣不少銀子

好在這樣的店鋪雖然看著火爆,但各路勢力也知道這樣的買賣都是薄利多銷,賺的是辛苦錢,所以吞併店鋪的沒什麼意思,不如每月來收些銀子來的實在,也省心。

這些天原本生意火爆福運來飯莊,因為遠東軍佔據了臨清州城,並控制了京杭大運河。也使得福運來飯莊瞬間沒了生意。(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小乞丐

自從遠東軍佔領了臨清州城,運河碼頭上的腳伕、車伕和船工就都躲在家裡不敢出來,福運來飯莊也沒了生意,飯店老闆何本生也急的跟什麼似的。

他這樣的買賣,全指著薄利多銷,往往要提前準備出大批的食材,要不根本供應不上第二天的飯莊的需要。可是遠東軍一來,飯莊提前貯備的大批魚肉、青菜等食材都派不上了用場。

幾天過去了,眼看著食材就要挺不住了。別看平日裡生意火爆,但是利潤很薄,每日儲備的大量食材也得花不少的銀子。

可他現在已經顧不上這麼多了,他和臨清州城內的百姓,都不知道破城的軍隊是什麼來路。他提心吊膽了幾天,生怕賊軍破門而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