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捲起一個個巨大的漩渦,再加上暗礁遍佈,即便動力船隻,稍有差池就會被撞得粉碎。
在這樣的河段,即便工兵部隊想盡辦法也不能保證船隻安全透過。最後只能透過飛艇吊運各種物資,工兵部隊在烏江沿岸一些地區,建立了數十座簡易的絞灘站。
其中大部分絞灘站採用蒸汽動力機械,還有十幾處險灘岸邊環境複雜,無法安裝蒸汽動力機械,只能採用人力絞灘站。
但幾百公里的烏江中游河段,遍佈著險灘等艱難的河段,先遣船隊的工兵部隊,雖然日夜不停的進行施工作業,但是程序依然非常緩慢。而且即便是打通的河段,也僅僅是勉強航行,更別說拖拽無動力駁船了,航速那就更慢了。
李玉坤也是心急如焚,他乘坐飛艇親自趕到了思南,並坐上了內河機帆船,與先遣船隊一道在施工作業現場督戰指揮。
為了打通烏江河道,先遣船隊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一艘機帆船因為操作不當,被洶湧的激流掀翻了船體,造成船上十幾人失蹤的惡劣事故。還有幾艘蒸汽甲板駁船也在一些環境複雜的觸礁,造成數十人傷亡,船隻在險灘擱淺的情況就更多了。
但是為了儘快打通航道,先遣船隊的官兵,以及隨船搭載的大批工兵部隊,依然不畏艱險,拼盡全力在各個險灘施工作業,僅用了十幾天,就打通了思南至烏江關的河道。
當然,這條新打通的河道,依然非常的危險,遠東軍的各類船隻航行依然十分危險,後勤部組織船隊透過這條艱險河段向貴州運送物資期間,共有十餘條船隻傾覆、觸礁,造成數十人死亡、失蹤,物資損失數百噸。
雖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是後勤部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利用這條烏江水道,將大批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往貴州各個地區,保證了西南野戰軍在川黔地區的所需物資。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水西
烏江關,位於烏江干流與川黔古道縱橫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