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後金馬隊、蒙古遊騎遭遇了,被他們衝道眼前,戰士們組成的槍林就夠韃子喝一壺的。那一把把彎曲的刺刀,閃爍著凜冽的寒光,看著就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他戀戀不捨的放下步槍,拿起旁邊的一把左輪手槍。李明認識這種手槍,是著名的柯爾特M1873單動式轉輪手槍,需要用手搬動擊錘的那種,同樣採用紙包子彈。
“這是我們技術部生產的1628式左輪手槍,口徑11。43毫米,彈容6發。分為兩種規格,一種是騎兵型,槍管190毫米。另一種是軍官型,槍管140毫米。當然我們還是做了一些改進,並且在工藝和材料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效能同樣超越原版的型號。我們已經生產出5000套元件。”
李明聽了張江的介紹,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但他突然問道:“這些槍械的子彈問題,你們是怎麼解決的。”
張江從兜裡拿出了幾發子彈,遞給了李明。然後笑著道:“純鉛的彈頭是我們公司自己做的模具澆鑄的。後面的硬紙筒找了一家生產紙杯的工廠訂做的,雙面淋膜,防潮性比普通紙殼好多了。
我們已經經過多次的試驗,效能非常穩定。我們訂做了5000萬個這樣的紙筒。底火也是外包出去的,只是廠家不在國內,而是東南亞某國,我們一次性定製了兩億個,已經運抵海參崴,這東西生產起來很麻煩,但是兩億個足夠用到我們以後工藝達到標準的那一天了。
我們已經進了一批生產紙筒的裝置,紙漿和一些配料也都可以在海參崴當地解決。顆粒火藥我們只是生產了一部分,這個沒什麼科技含量,在另一時空可以大批次生產。”
李明把玩了一會兒手中的子彈,笑著道:“我代表保衛部感謝技術部各位專家,為我們的戰士研製了這麼好的武器,大家辛苦了。”
說完李明還衝著一幫技術人員鞠了個躬,這幫知識分子和技術宅,雖然有時候很固執,但都是吃軟不吃硬的順毛驢,看到李明這樣的表現,反而不好意思了。
張江也上去僅僅的握住李明的雙手,笑著道:“我們辛苦什麼啊,你們以後作為我們公司的武裝力量,是要去拼命的。我們只是在後方,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裝備,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戰士們的手裡。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嗎。而且我們和保衛部只是存在一些溝通方面的問題,根本不是主要矛盾。我建議以後我們技術組的軍械部,隨時和保衛部取得溝通,而且技術人員也要下到部隊的基層連隊班排,和戰士們打成一片,傾聽戰士們對武器的使用感受,以便對槍支後續強型的改進。”
他說完就親切的拉著李明和宋濤,來到了幾門火炮的面前,他首先來到一部嬌小的火炮面前,為李明介紹了起來。
“這是我們基於日本92式步兵炮的基礎上,研製出的一種步兵支援火炮,但考慮到我們面臨的後金武裝,甚至以後面對歐美國家的純火器部隊,他們的火炮對我們都沒有太大的威脅。經過我們技術組軍械部各位的研究就決定,還是選擇了架退火炮。
也不能說是單純意義上的架退火炮,這門炮的也有一個簡單制退復進裝置,只是行程短而已,但是對於這種小口徑,短倍徑的輕型火炮足夠了。原理就是採用摩擦軟木和炮身緩衝復位彈簧,進行雙重緩解火炮發射的後坐力。這種裝置的優點是簡單實用,而且套件生產成本極低,也易於更換,在另一時空的海參崴就能生產。雖然穩定性、射速和管退炮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對於我們目前來說足夠了。
炮管長8。79倍口徑,炮重0。185噸,長2。745米,高0。62米(帶防盾),高低射角-10度至+70,最大射程2000米,最小射程100米。這種前線支援火炮,作為部隊營團一級的標準配備,在關鍵時刻幾個人就可以拉著跑,巷戰的時候,完全可以使用〃大炮上刺刀”的戰術抵近射擊。”
他說完又從旁邊的地上拿起了幾枚炮彈,又開始興致勃勃的為李明和宋濤介紹了起來:“我們同樣採用的紙殼一體式炮彈,彈種有散彈、榴彈、榴散彈。以後我們還要發展**、照明彈、化學彈。”
他說完又走到另一門火炮的旁邊,摸著炮身道:“這是我們最新研究出來的75毫米山炮,仿製的是克虜伯75毫米山炮,但是緩衝復位裝置和70毫米步兵炮一樣。口徑75毫米,炮管長15倍徑,炮身長1050毫米,炮架雙輪單腳式,高低射界-8度~15度,最大射程3500米,炮重405公斤。”
他又走到另外兩門火炮的旁邊,嘆了一口氣道:“這是90毫米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