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2 / 4)

小說:大宋權將 作者:散發弄舟

關水稻的本領。”

“你呢?”張貴把朱老頭扶起來,看著葛老頭。

葛老頭笑了笑,道:“老頭都一把年紀了,一生也沒什麼愛好。媳婦有本領,孫子唸書又好,老頭實在是沒什麼記掛。”

“很好,很好。”張貴連續點頭,道:“張某說的話或許你們不懂,但不要擔心,只要你們按照張某所說的方法去做就行了。”

見兩個老頭一臉尊重,張貴把後世接觸的袁隆平老人的故事詳細的給兩個老頭說了一遍,最後總結道:“這個一個長久的工作,你們要準備打長久戰的心理準備。”

“現在的糧食產量也就是三旦左右,再好者也不過是四旦,五旦以上已算是萬里挑一。”張貴話裡充滿了希望,道:“一旦雜交水稻成功,十旦以上,將不再是夢想。”

“十、十旦。”朱老頭說話都已顫抖:“十旦。”

“當然。”張貴肯定說道:“不過這也不是一朝一日之事,我只想兩位知道,一日不成功,不代表一年不成功,一年不成功,不代表一輩子不成功。”

“失敗了並不是錯了,只是沒有正確而已。”張貴下定決定:“只要張某一息尚存,雜交水稻就一定要搞下去,而且要一定搞下去。”

“好,好,”朱老頭鬚髮都有點發抖:“想不到老頭都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有這樣的機遇,老頭這一輩子也不算白活了。”

葛老頭也非常激動,他是看著張貴的發展,知道張貴的態度,激動說道:“大人,我們兩個老頭就交給你了。”

這個簡單的基礎,為大宋的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十章江陵紀事(10)

第十章江陵紀事(10)

象山坡,不知從何時起,綠色已經成為這座小山丘的主調,綠色,聆聽風的低語,裹上厚重的大衣,爬滿了整座小山丘,那幢矮小的象山書院,就隱藏在這個無人問津的世界裡,抬頭仰望藍天,慘淡的藍,藍的蒼白,似乎擔心這樣的灰藍,就如象山書院的輝煌,不再如往日的煩囂。,

站在象山坡;,極目遠眺,藍色的天空,清朗如鏡,彩雲飛卷,可謂美景目不暇接。此時此刻,陸常平彷彿入定了一般,或許此刻的他心靈的自由與坦蕩,胸襟的寧靜與寬闊,靈魂的超然與飄逸,力量的蓄積與暴發,都超越了平日的自己。

走過蒼涼的林間小路,兩旁曾經的小樹,如今早已變成綠意悠悠,多年前的陸九淵陸象山,是否會想到他親自栽種的樹木,記錄了往日的歲月的煩囂。但往日煩囂的歲月,被剝離得剩下赤luo裸安詳。

穿過蒼涼的林間小路,很快就來到了一個破舊但卻高大雄偉的牌坊,上面用正楷寫著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象山書院。

是的,這就是象山書院,曾經是大宋最富盛名書院之一,地位甚至一度還在朱熹一手創辦的白鹿洞書院之上,從這裡出發,激揚文字,遙想當年的“鵝湖之會”,淳熙二年,陸象山應呂祖謙之邀,在鉛山鵝湖寺與朱熹展開了有關“心” 與“理”的大辯論。

朱熹主張透過博覽群書和對外物的觀察來啟發內心的知識,而陸象山認為應“先發明人之本心然後使之博覽”,所謂“心即是理”,毋須在讀書窮理方面過多地費功夫。雙方賦詩論辯,激揚文字。陸指責朱“支離”,朱譏諷陸“禪學”,兩派學術見解爭持不下。

當年的陸九淵是那樣的意氣激揚,“鵝湖之會”後,祖父曾在朱熹主持的白鹿洞書院講君子小人喻義利一章,聽者泣下。就連朱熹也以為切中學者隱微深痼之病。

當年的祖父陸九淵陸象山,是何等的風流人物,還有自己的父親陸持之,七歲能為文,當年祖父授徒象山之上,學者數百人,有未達,父親為敷繹之。

其時韓侂冑將用兵,父親請擇僚吏察地形,言:“自古興事造業,非有學以輔之,往往皆以血氣盛衰為銳惰。故三國、兩晉諸賢,多以盛年成功名。公更天下事變多矣,未舉一事,而朝思夕惟,利害先入於中,愚恐其為之難也。”

俱往矣。

陸常平的步伐有點蹣跚,輝煌如祖父、父親,如今只剩下自己蹉跎歲月,當年數千人、數百人云集的象山書院,之餘聊聊數十人。

“陸山長。”一個膽怯的聲音驚醒了情緒低沉的陸常平,往日的陸常平,自己還能矇蔽自己,只不過昨天見過張貴之後,心中突然有幾分憂慮。

陸常平轉頭看去,卻是平素最為看重的學生之一:“時遷,現在是早讀時間,你怎麼會在這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