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中於家中細讀詩書,文狀元卻派人送來此書。”
“這書,難道也是這均州張大人所著?”兩人更加奇怪,宋朝向來重文輕武,武將中亦有不少文武雙全之人,但像張貴雜學之人,倒更加少見。
“看來,這張大人還真值得我們一見。”梁曾看著陳孚,認真道。
陳孚也點頭,道:“那還不走。”
兩人倒也直接,直接找上衙門,接待他們的卻是方回。方回年紀比他們都大,還是江西詩派的重要人物,兩人雖沒見過,但對他卻是敬仰已久。
“萬里前輩。”陳孚接觸人物雖不少,但基本的禮儀卻不敢少:“今日得見萬里前輩,乃後進末學陳孚之幸。”
方回笑了笑,他對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非常滿意,書院的工作很少,他又是耐不住寂寞之人,有事沒事往衙門裡跑,掛著的一個身份卻是均州榮譽參政知事。
方回善於處理各種麻煩事情,溝通能力又強,上至陸秀夫,下至平民百姓,他左右逢源,簡直就是衙門潤滑劑,書院和衙門的生活,對他來說是魚水之樂。
“萬里前輩,後進末學梁曾拜見。”梁曾也不敢失禮,上前拜見,文學講究的就是一個輩分。
方回笑了笑,道:“什麼前輩後進的,老夫都只剩下一把老骨頭了,咱們平輩相稱就是了。”
兩人自然不敢,待得上了茶,三人聊了一會,梁曾才說出來意:“貢父在街上收到這份小報,內容卻是平淡,但這幾幅小畫,不知是否張大人親筆?”
直到現在,梁曾還是懷疑貓和老鼠的來源。
方回卻是看了好幾遍,笑道:“不是大人還有誰,卻不知大人為了畫這幾幅小畫,把君實纏得快要瘋掉了。”
陳孚與梁曾只有無奈笑了笑,無論是張貴還是陸秀夫,都不是他們可以評價得起。
“兩人尋到衙門,莫不是想見一下張大人?”方回見兩人面面相覷,問道。
梁曾點頭,道:“正是,貢父聞張大人乃是慷慨之士,素來敬仰,還往萬里前輩指引。”
“呵呵,”方回笑了笑,道:“這張大人,可不用任何人指引,誰要想尋他,倒也容易得很。”
“萬里前輩言笑了,張大人乃均州軍都指揮使,又是均州節度使,領均州、房州軍政事務,張大人軍政事務繁多,一般人恐怕不容易尋得吧?”梁曾苦笑道。
“他軍政事務繁多?”方回彷彿聽到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話:“走,老夫帶你們去見一下這個軍政事務繁多的張大人。”
第二十二章 生財有道(2)
此時的張貴,正滿頭大汗賣力吆喝:“衣服好不好,要看裁縫佬,衣服合不合,要看身衣著,書院街有葛氏,心善手又巧,裁縫衣服頂呱呱。”
粗一看去,比平常人還不如,不認識他的人還以為張貴是城裡頭的混混呢?張貴出面,這面子可就大了,不一會兒身邊已圍滿了人群。
“矮張,你再說一下這貓和老鼠的故事?”人群中一個洪亮的聲音大聲叫道,彷彿叫的是他家的鄰居,而不知名震襄樊的均州軍都指揮使。
張貴一臉無奈,吆喝道:“我說圖大牛,你這圖的是啥意思,老子讓你過來幫襯裁縫店,你讓老子講故事,這小報上不是畫著嗎?”
圖大牛笑了笑,道:“矮張,你吆喝了這麼多人,也沒看一下這葛氏裁縫店,哪裡還能擠進去?”
張貴扭頭看去,俺的娘啊,葛氏裁縫店不知道來了多少人,幾乎要把小小的裁縫店擠垮了,一眼望去,只看到黑乎乎的一堆人頭。
要不是張娘子與茹鮮,均州兩個有頭有臉的女頭領在維持秩序,恐怕這葛氏裁縫店非要被人群拆了不可。
張貴拍了拍頭顱,自己一心想宣揚葛氏,好讓這均州的商業好好發展,這次恐怕過火了點。這人群非要分流才行,若不然還會引發圍觀者的怒氣,突然靈犀一動,用手中小報捲起小喇叭,吆喝道:“諸位鄉親,不慌又不急,矮張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可好。”
圖大牛擠得滿頭大汗,早已耐不住,扯著脖子道:“矮張,快說,快說。”
張貴吆喝道:“諸位鄉親,不要急,今日矮張不會讓你們白跑一趟,來,先將就的把位置坐好。”
張貴哪裡有位置給別人,來人聽張貴這樣說,一來是對張貴頗為信任,張貴既然說了物有所值,自然不會貶值,二來實在也是站得累人,都忍不住跟著張貴蹲了下去。
張貴才道:“今日,矮張給鄉親們講一個猴子的故事,這故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