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詩倒是很應景的把行進中壯觀的閩國大軍細節描繪了出來,對於悶葫蘆李捷來說已經算不容易了,有意捉弄他的武媚娘都忍不住驚喜的點了點頭,不過晃動著長槊,李捷卻沒有停下,反而似乎思索了一下。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似乎吟詩吟上了癮,李捷揮槊就向前蕩著,滿是豪情奔放,聽的長孫織幾個也是媚眸連連,可武媚娘那英果的眉頭卻完全皺了起來,剛想勸說,李捷已經把後面的吟了出來。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愧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好!”
第一個較好的就是身旁左威衛中郎將薛仁貴,這小子早年遊俠,這首詩可太寫出遊俠的傲骨心聲了,跟著叫好的很快渲染了周圍一大片散騎常侍,充任散騎常侍的一般都是年輕士人,誰心頭沒一股子熱血?不少人一面叫好一面還比劃著,就連不懂得禁軍頭子贊婆也是跟著臉憋的通紅鼓掌不停,不過讓他說好在哪兒,他可說不出。
“肅靜!”
忽如其來的嬌斥讓周圍當即空氣一凝,拎著槊,李捷也是滿是愕然扭過了頭,卻見武媚娘陰沉著臉色,嚴肅對周圍喝令著:“閩王的詩,一縷不許記錄外傳!”
“為什麼啊?”
讓作詩的也是你,發脾氣的也是你,李捷是真搞不懂這個鐵娘子心思了。
目光警告了一圈,武媚娘卻是拖著李捷的手徑直會了寬大的轀輬車中,滿是嚴肅挽著他的手,看著他的眼睛,認真的勸解道:“殿下乃人君,即將登基為皇,怎麼還能一肚子任俠氣,勸人離經叛道藐視法度呢?”
“文以儒亂法,俠以武犯禁!朱亥,侯贏固然義氣,成就了信陵君千古之名,可損害的是魏國國家的利益,硬為衰弱的魏國惹上了秦國這個大麻煩,如今我大閩強則強已,難道殿下您還希望看到您的臣子為了一己之名破壞掉三國好不容易到來的和平,讓閩國重燃戰火嗎?”
這話說的李捷還真是目瞪口呆,他不過臨時想一首有氣魄的詩,就挑中前世老令他熱血沸騰詩仙《俠客行》,他哪兒意識到其中還有著這麼多彎彎繞。
“一首詩不至於吧?”抹著冷汗,李捷鬱悶的說著,可惜,武老師聽的又是黛眉冷豎,揪著他就數落了起來。
“並且郎君,孔聖人的經史子集為帝王推崇,就是因為他能勸人教化,牢記法度禮儀,郎君怎麼可以在詩尾嘲弄,這要讓儒生們知道了,又該鬧起風波了,我朝繼承前隋科舉制度,一方面是為了給天下寒門一個晉身之階,另一個方面皇室寧願得罪世家,也要科舉取士,未嘗不是把天下英豪收攏在儒教下讓他們報效國家。”
“如果人人都去爭當任性妄為,藐視朝廷法度的遊俠,沒人考太學,郎君還如何統治天下?”
被武媚娘恨鐵不成鋼的噴得滿頭,李捷悲催的垂下來腦袋,難得看到自己英明神武的父王被貶斥的抬不起頭,跟著車的李謹小子則是沒心沒肺露出來大板牙,可惜,沒等他樂完,武媚娘一伸手又拎住了他的耳朵。
“還有你,平日裡不讀經史任性妄為,身為王家子弟成天飛鷹遛馬,成何體統,能馬上打天下,還能馬上治天下嗎?讓你讀書是瞭解先賢們的道理,更好掌握儒生們的思想,不是讓你自己陷進去,所以別拿什麼項羽霸王的典故搪塞,項羽最後還不是自刎烏江了。”
“所以!”抱著胳膊,武媚娘就給哭喪著臉的李謹也套上了緊箍咒。
“每天必須讀經史子集兩個時辰,否則,戒尺伺候!”
李謹差不點兒沒哭出來,求情的看向了自己老爹,李捷則是聳了聳肩,給他一個**莫能助的表情。
作詩最考驗人的急才,短時間內把朗朗上口的詞語典故穿在一起,既發揮人平時的學識積累,另一個方面又真實把人內心的一面反應了出來,武媚娘哪兒知道這不過李捷靈機一動搬來的一首詩,一下午時間都黑著臉拉著他去了另一輛副車做著君王厚黑學教育,直到李捷聽的就快痛哭醒悟了,這妞這才作罷。
另一頭,無意間武媚娘卻是說得另一個人頗有感悟。
“照兒妹妹說的真對!讀經史子集就是為了研習其中的道理,不是為了按部就班,這話需要叫讓兒也知道!”
嘟囔著,趁著傍晚大軍停下休息的時候,長孫織領著隨從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