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溝通朱常淵,說道:“我命紋修復最多兩年就可以完成,你這邊的事情要加快了。。。”
朱常淵聽了賀驚雲的話,點點頭,說道:“兩年的時間,足夠了。”
賀驚雲說道:“還不一定,我說的是最遲兩年,若是快的話,很有可能一年內就可以修復完成,到時我就必須要走。”
“然後呢?”朱常淵問道。
“然後,再也沒有人為你開啟這兩個小世界的通道,你也失去了在現代社會和古代社會之間穿梭的能力,如果你想要憑藉這個金手指得到什麼東西,要加快了。無論你選址是在古代社會還是在現代社會。”
這件事賀驚雲本來早就給他說過的,所以朱常淵並不感到驚訝。
賀驚雲讓他做最後的選擇,到底是留在古代社會還是留在現代社會?
朱常淵自己又何嘗不是在讓他的親人做最後的選擇,到底是去現代社會,還是要留在古代社會?
泰正三年年初,朱常淵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禪讓!
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全國包括其他王國內的權貴,全部到大明的京師北京,參加朱常淵的禪讓儀式,並且參拜他們的新主人:朱慈烺。
朱慈烺除了繼承大明帝國的皇位之外,還身兼了十二國的國王。
他當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被朱常淵強行洗腦,告訴他皇帝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什麼事!
比如,皇帝每日早上九點,都要在乾清宮內接受內閣重臣的拜見。這只是一種禮節性的東西。內閣中的臣子來到乾清宮僅僅只是為了請安,不會給皇帝談論絲毫的政事。
比如,每一封詔告天下的詔書都必須蓋皇帝的印璽,不過。這並不需要皇帝的同意或者不同意,皇帝的玉璽已經變成了內閣的私產。
皇帝可以召見諸侯王,皇帝可以賞賜官員官吏,皇室可以分到整個帝國收入的十分之一的稅收,並且視為私產。
一切盛大的禮儀儀式。必須由皇帝親自主持。
而且,皇帝有權指定自己的繼承人。。。
當然了,皇帝不可以過問政事,不可以任免官吏。這些權利都在內閣和各部手中,可以放心的是,這些內閣和各部的官員也不敢亂搞將國家搞的一團糟,因為整個大明帝國,整個歐亞大陸足足有十七萬忠勇武士監察百官,可以殺而不奏。
朱常淵退位,自稱太上皇。更加徹底的和國家擺清關係,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幹自己想幹的事情。
泰正三年中,太上皇到緬甸,全面停止所有的翡翠開採工作,因為當地的翡翠在他大規模的主持開採了兩年之後,礦藏已經被挖掘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而且,挖出來的那些晶瑩剔透的翡翠,真的足夠他在現代社會吃十八輩子了。
朱常淵並不是貪心的人,也不會選擇竭澤而漁,這裡是平行世界。但也是他一手建造的大明帝國,他希望除了自己拿走百分之八十的翡翠之外,還能給當地的人,給後世的子孫留下一點。
泰正三年六月。京九鐵路全線的隧道全部打通!
泰正三年七月,黃河大橋合攏、淮河大橋合攏,九月,長江大橋合攏!
整個京九鐵路全部建設完成。
這在現代化的中國,都是一件不朽的功績。
所以,京九鐵路通車的當日。朱常淵就將負責整個鐵路線的李信找到,對皇帝朱慈烺說道:“李大人有大功於社稷,其功績絲毫不在張獻忠之流之下,朕以為可以封王。”
朱慈烺當即表示同意,同時,令內閣擬定封王事宜。
只是李信不受,擺擺手兩袖清風而去,臨走之前對朱常淵說道:“陛下乃是千古一帝,無論功績、志向、抱負和胸懷,臣皆不能比擬萬一,要說功績,應當時陛下的功績最大,臣的功績,班門弄斧而已!”
李信走了,白衣飄飄。很有些仙風道骨的意味。
朱常淵剛開始的時候沒有感覺,直到第二天才知道,李信是徹底的走了,功成身退,不帶走絲毫屬於自己的東西。
和當初那個散盡家財救助貧民百姓的白衣李公子一樣,他還是他,宦海沉浮數年,初心不改,這種人,真正的讓朱常淵尊重、佩服。
朱常淵感慨之餘,命內閣之人仿照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一座凌煙閣,推舉出十二位大明開國功臣,並拍照貼牆上,以讓後世觀瞻膜拜。
而且,那些功勞大但是沒有封王的,都封王,並且進入凌煙閣。
首先被封王而且進入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