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磨勘,就象趙禎做皇帝,開始興沖沖地每天批奏摺批到三更半夜,休夜一兩時辰,又開始早朝,結果半年下來,累昏倒過去了,可是大臣不理解,反而上書勸他,官家,你不要好色哪,趙禎又昏倒了。最後趙禎脾氣豈不是慢慢改過來了。若不是軍事拖了後腿,趙禎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君王。
到了趙頊手中,陝西情況漸漸改變,不那麼被動了。這對趙頊都有利,但別留下那個黑窟窿啊,一個性子急,再加上黑窟窿,再加上一個怮相公,宋朝開始跑馬了。
不過現在大家都不知道未來發生的情況,更沒有想到王安石會迅速上位。
韓琦又說道:“東宮名位已定,諸位,西方卻未平定。那個鄭國渠,你們如何看?”
這些人一邊走一邊議論。
有的說這幾年國家災害多多,財政困難,切不急著興修,王巨不是說過嗎,那就讓他帶著胥吏下去看看,先做一個評估再說。
有的說王巨是紙上談兵,不可相信,即便修,也不能讓王巨主持,得派一個老成的官員下去主持興修。
有的說即便興修,也不能用戰俘,當立即釋放,雖然西夏國主死了,然官家同樣病重,國家多事之秋,務必以和為貴。
不過也有部分人認為可以試一試,修不成那是過,但修成了那就是大功。
想一想,一旦陝西出現上萬頃良田,不管這個糧食在誰的口袋裡,那怕就是在奸商口袋裡,它也在陝西,比如關中粟價一斗十文,那我出二十文可以吧。
但需要用糧時,若是從後方將粟運到前線,需要多少文,少則四百文,多則一千多文,包拯下去計算了這個成本後,差一點捶胸頓足。
這倒也罷了,關健這麼貴的金粟還不能吃。官商勾結,往裡面攙沙子,攙泥巴,甚至用腐敗五六年的黴糧充好糧,售給官兵。
所以王巨說,豈能用地價估算造價?
因此重修鄭國渠宜早不宜晚。這些年,好多事,本來都說好的,結果大家吵來吵去,什麼都沒有辦好,但沒有辦事,錢呢,還是不見了。辦了事,擠一擠,也就那麼一回事,但辦了事,就起到效果。
特別是張方平,那是大力支援的。他當場算了一筆賬,如果真的能修好,就打算馬馬虎虎,一萬頃良田,可能得田沒有一萬頃,然而其他的耕地卻得到灌溉,也變成了上田,一被拉得一萬頃,算是規模不大了。如果再推廣那種移載法,或者說推廣不起來,這些上田,一畝兩石半還是可以收到的。一年就是兩百五十萬石糧!
陝西糧食不愁了。
但沒有這個糧食呢,萬一前線大戰發生,不用多,增派十萬軍隊,吃的糧食,馬糧,酒糧,一人一年十石,一千萬貫沒了。就是這一千萬貫下去,還不知道運去的糧食,軍士能不能吃。
“那也不能用戰俘興修水利,成何體統?”
“司馬公,若成慶曆故事,你認為還有什麼體統?大家都想和平,包括官家也想和平,這才重開互市,重給歲賜,可有沒有換來和平?僥倖是大順城這一戰勝得光彩,勝得快,否則打成僵持戰,那得多少鄭國渠的財政打掉了?”
不要不高興,就算打成僵持戰,都不能怪蔡挺與王巨,兵力有限,朝廷支援有限,能不敗那就算不錯了。
修不起來罷了,一修起來,這個鄭國渠好處多多。事實在史上,三白渠陸續興修,王韶又於秦州開荒,這些措施連續地出來後,西北用兵成本開始急劇下降。
都不是傻子,不僅韓琦看到了,大家都看到了。
所爭的無外乎便是王巨的那些特事特辦,還有他歲數小,能不能辦好。
張方平也略有憂慮,道:“韓公,修可以,以我之見,先讓他下去看一看,拿一個主見出來,朝廷才能批准。”
“那就這樣吧,一會下值後,某再將他喊到我府上,當面細談。”韓琦說道。
為什麼韓琦要急著做,一是好處多多,二也是時機,大約這一兩年西夏不會用兵,這就是時機,一旦興修這麼大的水利,得需要多少勞力,這些勞力包括百姓,廂兵,甚至動用禁兵與保捷軍。因此特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三就是那個黑窟窿。
趙曙看來熬不了多久了,新皇帝繼位,看到那個黑窟窿怎麼辦?
所以這時候出現一個鄭國渠的功績,再加上從龍之功,他的首相位子才會坐得太平。
…………
韓琦看著王巨清秀的相貌,也有些隱隱後悔。
“王巨,你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