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1 / 4)

小說:暗黑大宋 作者:蒂帆

還有一個虎牢關!

這裡還有一個背景,當年的開封遠不及現在的開封,雖是好幾個分裂王朝的首都,雖然在後周繁榮起來,但不過那麼一回事罷了。因此就是遷都長安,壓力也不會那麼大。

趙匡義卻說了一句,江山在德不在險。

似乎有理似乎無理,如果每一朝代能真正做到德被天下,就是遷都北京又有何妨?但可能嗎?

最後趙匡胤沒有作聲,然而也沒有遷成首都。

實際這裡面的背景不是這兩句對話,趙匡胤遷都,乃是趙匡義在開封經營多年,讓趙匡胤擔心了。趙匡義之所以成功,乃是一遷都,涉及到的利益太大了。特別是後來所謂的“朔黨”,王都一動,他們家離首都就遠了,離首都越遠,後人進入政治圈就越難。那麼他們甘不甘心?

於是趙匡胤選擇了最小的代價去洗劫趙二的勢力,那就是扶持趙三上臺,然而趙三還沒有上臺,那個雪夜,一把玉斧的影子,讓宋朝從此產生質的轉變。

趙大死與不死,宋朝命運肯定是截然不同的,至少兩次北伐不會敗得那麼慘。

王巨又看著書上那段武則天遷都的記錄。

這招很狠很具體。

國家種種危機,主要就是集中在朔黨這個既得利益上。

一旦將首都遷到長安,離朔黨勢力範圍遠者兩千多里,近者也有一千多里,不用十年二十年,朔黨勢力也就漸漸淡化了。頂多變成明朝南京那樣的遺老,雖在當地有影響,但不至於操給國政的走向。

不過太難了。

趙匡胤想遷都時,西北西夏還未崛起,現在想要遷都,必須滅掉西夏。

想要遷都,必須重修到達長安的種種水利,甚至因為水土極度惡化,必須要強行開挖三門峽,撥掉那根砥柱。

這還不算最難的,最難的依然回到了原點,那就是一旦遷都,朔黨勢力會掀起怎麼樣的反撲?現在想找理由太簡單了,那不是江山在德不在險,比如水利,比如這麼多百姓的安置,比較會花費多少錢帛。

所以包括范仲淹提出遷都洛陽,都在反對聲中失敗。

范仲淹道理很簡單啊,遷都長安,那個困難太多了,三門峽這一關就繞不過去,再到渭水這一關又繞不過去。隨後還有關中的水土破壞又繞不過去。西夏人之逼更繞不過去。

但在洛陽沒有這個問題,將洛水修一修,運輸就不會那麼太困難了。

然後再將虎牢關修起來。

有了山河之險,國家就不需要那麼多禁兵拱衛京城了。

看看現在,即便王巨的提議,也只是將禁兵遷於城外,而不是遠離王都。不然萬一敵騎來了,怎麼辦?

在這個平坦的廣大地區裡,如何置虎牢關潼關,因此必須常年累月以駐紮大量禁兵。

然而遷於洛陽,就可以漸漸淘減禁兵,替國家將沉重的包袱輕一輕。

那為何最終會失敗?那就是朔黨勢力的影響與損失。

“吉浦兄,太難了。”王巨又說道。不過他也能明白呂惠卿的用意,不知道他從那條渠道進入館閣的,但王安石未至京,呂惠卿依然默默無聞,館閣裡官員雖貴,但很多的,也不是呂惠卿一個人,就是在集賢殿裡管理藏書或修校書籍的官員就有二十多人。如果不是呂惠卿今天自我介紹,王巨都不知道呂惠卿也來到集賢殿。

因此他可能看到了趙頊與自己語良久,並且趙頊動作十分親熱,也想搭上自己這條線,多方推薦,他就能上位了。所以自鳴驚人地說出兩個大膽的字,長安!

“是啊,很難。”

王巨忽然靈機一動,說道:“其實歸根倒底,只是二字,世襲!”

這就是王巨想講又不敢講的第三句話。

“世襲,世襲……”呂惠卿咀嚼幾句,道:“不錯,就是這二字。”

王巨用意達到了,呂惠卿急吼吼地想上進啊,又看出來了小皇帝有改革的意圖,自己不好說,呂惠卿還能不說嗎?

但願呂惠卿以後不要象司馬光那樣機靈啊,看看張方平苦逼的。

司馬光看到種諤隨州管制了,想對付王巨有點滑不留手,當然想找把柄容易,比如這個坊場河渡,當真完美無缺?

不實施便罷,一實施就會有缺點,比如一些受益的胥吏不樂意了。

或者極少數混得不錯的役戶也不高興了。

關健是王巨隱在幕後,由此變成了由皇帝帶頭,兩府兩制臺諫三司所有高官一起參與的革新,如何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