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3 / 4)

小說:暗黑大宋 作者:蒂帆

才遺孀看到百姓可憐,出其家積錢數十屋中的十餘間,便一次性捐出一百萬貫,代替百姓交稅。要知道宋朝錢很緊張的,這一百萬貫只是她手中一部分錢,而錢又只是一部分財產,那個家產多少,不可想像了。有人說沈萬三有錢,但肯定不及這個寡婦有錢。

所以哲宗時岑象求上書,說達到一千六百緡錢,才是中人之產。

這些大紳士,家產幾萬貫,又算什麼?這是在涇陽,若在長安,幾萬貫家產根本就拿不出手,甚至秦州那邊極少數蕃人貴族也有一個二三十萬貫家產!

實際不僅這些富人,就說朝廷財政,宋朝收入不高嗎?

因此後人怒其不爭,呼宋朝為土豪宋。

有褒義,有貶義。

這麼多錢,若是放在漢唐,天知道國家會強大到什麼地步?

不過老太太久在宮中,顯然已經在行情上落伍了。

張茂則為了讓老太太開心,說道:“這是仁宗之德,英宗之德。”

趙頊在邊上冷不丁地說了一句:“富的更富,窮的更窮,若不治理,東漢末年之象也。”

“皇兒,你在胡說什麼?”高滔滔不悅道。

“是。”

“不過這次王巨做得很好,有張有馳,有放有收,就這樣吧,再說那些手段都非是常規手段,一旦盛行,官員良莠不齊,那時就會貽害天下。”高滔滔道。

“頊兒,治國之道,務必仁愛寬厚,錢帛緊張,我們能省,但不能魚肉百姓,茂則,明天陪哀家去相國寺進香。”曹太太說道。

趙頊鬱悶了。

他當然知道節省,但那怕自己不吃不喝,又能省出多少錢帛?

不過總的來說,張茂則帶回的訊息很不錯。

得了一筆罰款,地也分下去,並且一起出現在田冊上了,這意味著自明年起,百姓的耕地也一起要交兩稅了。至於軍士那邊的地,雖不交稅,可那個省的錢更多。

三十八營兵士,朝廷不用支付糧帛,那一年節約的財政就是三十萬!

實際建好後,節約的軍費,再加上稅務,可能三四年就能建渠成本收回。

就不要說它的意義了。

趙頊在這裡也犯了糊塗,就象有人算蔡襄修的那個跨海大橋,當真就那麼一點錢嗎?

那麼修建鄭白渠,究竟花了多少錢?這個要等王巨回來算,而且算出來,將所有人都嚇著了。

宮中在議論著,王巨與楊蟠寫的奏章也到了中書。

韓琦翻看著,然後做了一個人事調動,將侯可與三原知縣來一個互換。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可能第一段的河渠到了明年,經過觀察後,還會陸續做一些小的維修,不過那只是零碎的工程。實際渠工已經轉移到高水位區,也就是史上的鄭渠前段,與太白渠,只有中白渠一半未修好的屬於低水位區。

侯可再呆在涇陽,已失去了意義。

因此讓他去三原,繼續保持著這四駕馬車。但韓琦心中古怪,難道這個鄭白渠修起來很容易嗎?

當然他也知道這個想法是不對的,首先那張圖,自己看著都頭痛了,就不要說實際的執行。再說,若容易,唐朝首都就在長安,難道不知道修成這種規模?應當那時候從舊渠首的水位來看,涇水的水位線更高,引水也更容易。這個想法不對,那麼只有第二種可能了,那就是王巨一懂水利,二是選擇的幾個官員也懂水利,四駕馬車合作起來,這才順利修起鄭白渠。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王巨那來的識人之明?

調令下達後,他坐在哪裡沉思。

想了許久後,又迷戀地看著中書。

鄭白渠雖不能說竣工了,但第一道喜訊已經到達。再說,他也不可能拖到鄭白渠竣工那一天。

“這一下,中書再也回不來了吧?”他心中嘲諷道。

王陶下去後,朝堂似乎很安靜。

但是不是很安靜?

趙頊在宮中幾乎成了傀儡,當然,趙頊也不會甘心做傀儡,繼續為未來做準備。

然而他權利被韓琦架空,想問一個人都問不到,沒辦法,只好吩咐內侍打聽,那個大臣有什麼本領,或那個大臣無能。

司馬光便上疏,陛下,你內有兩府,兩省,臺諫,外有提轉牧守,都是腹心股肱之臣,陛下何患什麼不知道?但你深處九重,不信任大臣,詢於近習,採道聽塗說之言,喜歡讓內臣採訪外事,這是不對的。種種。

他揣著明白裝糊塗。

但韓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