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黃浦江,它就是黃埔江。
提到黃浦江,後人多產生兩個想法,一是它將上海一分兩半,浦東浦西,二是運輸意義。
實際它真正的意義,乃是上海一道最最重要的水利樞紐!
有了這道運河,那麼整個上海地區中南部洪水到來時,就能及時洩往長江大海。
提到了上海,則能提到黃道婆,正是黃道婆的棉紡技術,使得松江棉花得以推廣,到了明朝中葉,因為棉花業,松江富甲天下。但世人往往忽視了一點,黃浦江!
黃浦江從永樂年間開鑿,海瑞進一步浚修,這才成型。不過那時明朝禁海了,因此海運的意義不大,不過因為有了這條運河,整個上海地區得以完全開發,造就了棉業、農業、漁業與商業的發達,才造就了“富甲天下”。
蔡確這個主意是很不錯的,有了這道運河,整個華亭縣都會得以開發利用,並且調節了太湖水利,同時藉助這道運河,可以修建一個良港作為新的市舶司,一能溝通大運河,二也是一個天然的避風港,三可以繞過錢塘江潮之苦。它的出現,會為東南商業、農業帶來深遠的影響。
然而利害關係太大了。
就象熙寧三年,郟亶上書言吳中水利,天下水利美不過水田,水田之美美不過蘇州,然而因為豪強胡亂侵佔,圈湖為田圈河為田,汛水不得洩,由是時常氾濫成災,不能很好地利用這一地區。於是提議對低窪區進行改造,五里七里為一縱浦,又七里十里為一橫塘,使塘浦深闊而堤岸高厚,由是江海之水不能倒灌民田,洪水得洩,不至於形成內澇。朝廷同意了,但因為豪強的阻撓,僅執行了一年半,便黯然離開蘇州。
如果不變,往後還有的折騰,從宋末,到南宋,朝廷一直有意整頓太湖流域亂圍的情況,可始終不能很好的執行。
這一地區有錢有勢的豪強太多了,不要說別的地區,僅是一個華亭縣酒務,一年便給朝廷帶來近七萬貫的收益。現在華亭縣面積雖在東南最大,但還不是最好的地區。
再看兩人的出身,都是舉人,但宋朝舉人同樣是不值錢的,段天水雖協助程昉有功,不過現在閒賦在家,僅是一個平民身份。
張薦要稍稍好一點,原來在密州市舶司做得不錯,朝廷置銀行司與行務,由是進入密州行務擔任了一名重要的幕僚官,又因為有功,被張商英賞識,調到京城銀行司,但仍是一名幕僚官,其實就是一名稍稍重要的胥吏!
以他們的小胳膊小腿的,根本不能主持這樣的大工程。
“蘇州這一段與你們無關,某已將戶部侍郎楊潛古調任兩浙路轉運使(楊汲,治汴功臣),沈披調任蘇州知州(沈括哥哥,曾主持過萬春圩與六門堰工程),郟正夫(郟亶)自江東轉運判官調任秀州知州。至於你們,張薦,某想以你為華亭知縣,段天水為華亭主薄。”
這三個都是有來頭的人,也就是天坍了,上面也有人替你們頂著,而且這三人都是善長水利。
但最最重要的……是官哪。
不是隨便給一個差職,而是真正的知縣與主薄,一個緊縣的知縣與主薄(宋朝將縣分為赤縣、畿縣、望縣、緊縣、上縣、中縣、中下縣、下縣八等,不過赤縣與畿縣多指京師周邊諸縣,餘下州府只有後面六等,緊縣乃是第二等)。
張薦顫著聲音說道:“蔡公,我朝人材濟濟,為何讓屬下與段兄前去華亭,主持這樣龐大的水利?”
事情還是郟亶引起的。
郟亶就是蘇州太倉人,所以對當地情況比較瞭解,曾著四卷《吳門水利書》,正好熙寧變法,大興水利,於是熙寧三年他上書《蘇州水利六失六得》和《治田利害七事》,熙寧五年以司農寺判官的身份提舉兩浙水利,但他還圍為湖為河,惹怒了當地豪強,加上舊派大臣煽風點火,僅是一年來時光,罷官回家。
但他不服啊,於是在老家太倉開圩崖,實踐自己的水利理論,當年便獲得了大豐收。數年後,朝廷才再度錄用,除他為江東轉運判官。
去年他聽到老家內澇的訊息,再加上朝廷風氣在轉變,再度上書給蔡確,希望朝廷派人整修太湖流域的水利,否則太湖以後不是蘇州之美,而是蘇州之苦。
王巨離開京城前,與蔡確長談了許久,兩人議論了很多事情,蔡確便講了郟亶的上書。王巨想都沒有想,就給予了否決。
原因很簡單,雖然郟亶治理太湖流域的策略不僅僅是還圍為湖河,但主題思想就是還圍為湖,這樣才能增加蓄水功能與排澇功能,汛有所洩,旱有所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