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去河北幹嘛?
但王巨坐鎮這裡,兩個遼使馬上就老實了許多,先是恭賀趙頊元旦,然後耶律拱辰說道:“陛下,聽聞貴國用兵西夏,我朝陛下帶言,仁宗之時,四十二年不識兵戈,傳為佳話,為何不放過西夏,三國休戰交好?”
這樣說,比國書上的話要委婉多了。
王巨說道:“這一切,皆是某發起的,由某來代替陛下回答你們天子吧。”
“某想說幾件事,首先某對你們遼國不惡,甚至多次說過,不到萬不得己之時,不提再提什麼燕雲十六州,陛下可以做證,還有這麼多群臣也可以做證。”
趙頊額了一下頭。
王巨是說過類似的話,雖然趙頊略有些不服氣,但王巨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收復兩國後,得要消化,而且兩國一是蕃國,一是羌國,消化起來更慢,消化過後,還要治理黃河,這樣一耽擱,十幾年時光下去了。當然,那時候也許宋朝更強大,但在這十幾年內,不要再提什麼燕雲十六州了,否則弄不好成了畫蛇添足之舉。
王巨又說道:“並且為何我提出,要將雜糧種子交給你們契丹,還讓你們契丹派一些老農過來學習這些雜糧的種植方法,因為只有這樣,你們契丹百姓才會衣食無憂,百姓個個吃飽了,也就沒有人不顧你們契丹陛下的詔令,強行越境來打草谷,這樣兩國關係才能穩固,共同富裕。如果我對你們契丹抱有敵意,萬萬不會這麼做的。”
兩個使者聽了,似乎是有道理……
這就是王巨最迷惑人的地方。
王巨繼續說道:“理清楚這層關係,我再來說幾件事。第一件事,去年我還沒有去陝西之前,西北已經爆發了數場戰役,相信兩個使者也知道了。但是誰發的兵?西夏一邊蠱惑你們契丹,妄圖將你們契丹當成替死鬼拖下水,好收穫漁翁之利,一邊不停地進攻,並且聯合了吐蕃阿里骨,共同入侵我朝邊陲。我朝是君,他們是臣,以臣伐君對不對?”
得講一個理兒,實際就是梁乙逋不用兵定西城,宋軍也會於鳴沙城動手,但關健是西夏人先動的手,理兒就佔在宋朝這邊了。
耶律拱辰與韓懿無語。
“其次,我去了西北,只對吐蕃用了兵,難道我朝討伐吐蕃,你們遼國也要管嗎?這管得未免太寬了吧。”
耶律拱辰與韓懿再次無語。
王巨又說道:“當年你們契丹聖宗陛下與蕭太后主要國家,韓德讓主持政務,耶律休哥與耶律斜軫主持軍務,可以說那是你們契丹最強大的時候,因此我朝太宗兩次北伐失敗。但實際以後邊境戰事,是各有勝負的,你們契丹雖佔了一些優勢,可優勢並不明顯。”
“那是你們契丹最強大的時候,我不是說現在你們契丹就不強大了,但現在我朝三軍並不比太宗時弱,儘管因為指揮無方,伐夏失敗,永樂城再度失敗,但是這幾年的戰鬥結果,相信你們也聽說了。”
“如今我朝已幾乎佔據了整個橫山,至少立於不敗之地,只要有部分軍隊駐守,即可保障西北安全。此時,貴國如果鐵心與我朝交惡,我大膽說一句,勝負未必也!我朝不僅有我,有章質夫,還有許多將士在這些年不斷的戰鬥中,已經磨礪出來!”
“澶淵之盟,我朝每年給貴國三十萬歲幣,慶曆宋夏開戰,那時我朝承平時久,三軍不知戰鬥,因此敗多勝少,貴國出兵恫嚇,仁宗為了和平,與貴國先帝再度搭成協議,改成了五十萬,並且歲賜改成了恥辱的歲納,熙寧大旱,貴國再度恫嚇勒索,迫使我朝割讓了七百里疆域。為了兩國和平,我朝忍了。然而不能慾壑難填,那樣,兩國一旦戰火再起,生靈塗炭。但相信以我朝的財力力拼下去,貴國會有何下場?”
“敬人者人敬之,侮人者人侮者!我們大宋希望國與國和平,但是別人不給我們和平,不管是誰,也不會畏懼也!”
其實這幾段話的重點只有兩條,橫山拿下了,我朝大軍能騰出手了,你們遼國休想再威脅了。
一旦打起來,未知勝負,但這五十萬歲納肯定沒有了。
耶律拱辰復問:“聽聞王公說三年必復西夏。”
“耶律使者,我現在對誰用兵?”
“吐蕃。”
“西夏伐過多次吐蕃,結果如何?想拿下吐蕃得用多長時間?”
“如今吐蕃是阿里骨主政,大如昔也。”
沒騙了?不過王巨還是從容答道:“吐蕃大不如昔,也要耽擱到年底吧。”
耶律拱辰不得不點頭,即便大不如昔,也沒有誰真的忽視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