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活下去嗎?
王巨又將這件事的經過,當著滿朝大臣的面說出來。
又道:“熙寧變法,介甫公之功過,臣還沒有資格評議。但臣認為,熙寧變法,最大的兩個功臣,一個就是王韶的武功,一個就是薛向的理財。”
誰敢否認?
其實就在另一個時空由宋朝士大夫撰寫的《續資治通鑑長編》裡同樣評價很高:向吏材絕人遠甚,所商略財利無遺。然其甚者,不能不病民,有所上課,或不實。故御史劉述、錢愷、劉琦,諫官範純仁等,皆言向不可為大吏。朱本增損雲:向吏事精銳絕人,於財利足心計,然發運使所施置如均輸、客運之類,後雖不終,誠不能無小害,然亦當時風俗,以詐清高,養名譽為事,故向多為所排詆。御史、諫官皆言向不可以為大吏者,非確知其利害也,意皆放此雲。
劉述、範純仁等人多次攻擊薛向,說他不是大才。
但事實是都知道薛向是大才,只是範純仁等人故作清高,養名譽為事,所以才多般詆譭!
王巨只是評價了兩個人。
然而滿朝大臣都鴉雀無聲。
王巨雖是僅評價,可是話外之音無疑是說,皇上,你不是經常慨嘆宋仁宗沒有保護好狄青嗎?
然而輪到你呢?
一個超級理財的高手,一個比狄青還能打的王韶,分別是什麼下場?
趙頊同樣愧然。
不過有極少數人十分地不高興,因為王巨這是替王韶翻案,甚至這些謠傳他們就是主使者之一。
但王巨無所謂了。
趙頊醒悟,王巨就沒有多說了。
他又說道:“薛向病逝,然發運使之職必須有官員填補,臣提議由張商英前去主持。”
其實最好的人才非是張商英,而是另一個人,蔡京。
特別是理財,蔡京的能力遠超過了張商英。
不過張商英也不錯,趙頊愧疚之下,沒有多想,也就同意了。
王巨這才說正事,道:“陛下,未來銀行司之財源有兩條,一是存貸所差之利,二是商稅之利。並且若是齊商稅後,就能保護好中小商賈,他們多是無勢無位之輩,不會象少數權貴那樣囂張,更不敢過份苛刻屬下與工匠。那麼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從民間,都會產生一個良好的財富良性的迴圈,國富民也富。故此,臣提議,朝廷需頒發詔令,明文規訂,任何官員與胥吏必須按照國家詔令徵收商稅,任何商賈也必須遵守國家詔令,交納商稅。”
在這裡,王巨沒有說出,如果不交納商稅應當怎麼辦?
因此總此還是很含糊的。
齊商稅爭議太大了,得一步步來。
然而滿朝大臣更安靜了,無論王巨是不是含糊不清,但這是真正公開喊出了齊商稅!
第737章最暗黑(下)
“子安,你太急躁啦,”老王痛心地說。
在宋朝有兩大禁忌的話題,地與稅。
說說沒關係,那怕象李覯、張載、程氏兄弟公開說,實施古代的井田制度,但不能上書,強求朝廷透過。
包括王安石,對這兩個話題也避之不及。
頂多實施了一下方田均稅法,似乎沾到這個地與稅了。
但始終貫徹得不徹底,而且只是讓豪強如數報出隱田數量,不是讓他們將耕地交出來均分給平民百姓,更不是讓他們從此以後停止兼併。
然而就是這樣,因為方田均稅法,讓多少豪強憎恨之。
更不要說齊商稅了,宋朝有多少官員經商,為何,因為宋朝制度,或者所謂的祖宗家法,是禁止官員行商的。
然亦當時風俗,以詐清高,養名譽為事……所以呢,大家都在找代理人經商,沒有證據證明他們主動出面的,那麼如何公正地去記載。但就是這樣,在相關宋史資料裡,還能看到N個大臣在經商,並且多有不法現象,包括趙普。
就連蘇東坡這樣在蜜罐里長大的乖寶寶,還帶著幾船私鹽回巴蜀,以謀取錢帛。結果因為什麼不懂,連經營暴利般的私鹽,居然還虧本了。
所以這孩子……還是去寫大江東去吧,當官好,理財好,都不是這孩子的強項。
就象宿州城吧,位於大運河汴水要道上,因此商業日益繁華,城中百姓擠不下去了,因此知州周秩應廣大百姓請求,向朝廷反應此事。宋哲宗撥下一萬貫錢帛,讓周秩擴建宿州城。
這是好事兒。
一個擴城,能增加多少擠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