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道緊急軍情……是一刻鐘之前從沛國的密探處收到的,”戲君將銅管輕輕交給了我,“漢朝的豫州刺史皇甫嵩,親帥部隊……朝梁國進發。”
我微微一怔,隨即問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三月初四,就在五日之前,”戲君答道,“當時,張刺史大概剛剛進入梁國,皇甫嵩也剛剛有所反應,就決定發兵救援。”
“皇甫嵩的準備不會太充分,而張文遠卻沒有什麼損失,可以稱得上以逸待勞,何況……皇甫嵩還要為劉協再次遷都分神,所以……”賈詡做了一個相當有把握的結論,“他只會無功而返。”
對於他的結論,戲君也表示了贊同:“皇甫嵩出兵,是為了解圍,既然梁國已經丟了,準備不足的他再強行進攻就太過輕率,他只能選擇退兵。”
皇甫嵩雖然是漢末名將,作戰經驗極其豐富,但畢竟鋒芒已老,銳氣不再,而年輕一代的名將們早已冉冉升起,二十七歲的張遼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作為徵東的主帥,張遼一路為我攻城拔寨,先後率軍奪取了陳留、任城、泰山、濟北四個郡國,兗州的一半郡國為其所收,剛剛又兵不血刃拿下樑國,其功勞幾乎完全蓋過了同樣高歌猛進的北路軍。
北路軍雖然也連續拿下了幷州全境和冀州的大半,從版圖面積來看要大了許多,但與袁紹的兩次決定性會戰是由我親自出馬,曹操也是主動投降,他們的功勞自然大打折扣。而北路先後出動了太史慈、徐晃、李典、褚燕、楊奉、張郃、呂布、秦陣、拓拔野、甘寧等眾多名將,靠軍事行動奪取的地盤也不過清河、上黨、常山、中山、鉅鹿五郡,無論是從攻城略地的數量上,還是從戰爭的難易度上,都不比只有張遼、高順和黃東三員將領的東路軍輝煌燦爛——何況……張遼和高順的原屬部隊人數要遠少於其他部隊,而且是成立不滿一年的部隊。
張遼原本就智勇雙全,早在兩年之前,程昱就如此稱讚過他,經過這一年的經歷與磨練,他得到了更加急速的成長,現在的他,經驗雖然還比不上百戰之將皇甫嵩,但在這種極其有利的情況下,絕對不可能讓皇甫嵩佔到太多的便宜。
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張遼要是一戰打殘了皇甫嵩的精銳,恐怕名聲將更上一層樓。到時候……是不是就能稱得上功高震主了?
我搓了搓下巴,指尖卻感到一陣微微的刺痛。
55隱藏在內的敵人
我鬆開了手指,好像……長鬍子了?
“對了,”賈詡在臨走前說道,“最近河北與兗州、豫州都申請使用官倉記憶體儲用糧,考慮到軍事行動較多,我和公達直接批准了,而且還向這三個方向抽調了一批河南的糧草,沒有問題吧?”
“應該的。”我當然沒有問題,這三個方向正在開足馬力地為我開疆拓土,我會捨不得那幾粒糧食?!
“所以……河南的糧食也不多了。”他聳了聳肩。
我撓了撓鼻尖:“實在不行,透過南陽從荊州收購一批,黃祖好歹在荊州多年,應該會有些渠道。”
“那就這樣,主公注意休息。”他示意戲君一同起身向我告辭。
“好。”我也跟著起身,將他們送出了大殿。
目送著賈詡和戲君離開之後,我信步來到了生活區的外圍,來探望一下仍在努力學習的玥兒。
可惜……我剛剛走到門口,就聽到荀彧清越的聲音:“今天的課就到這裡,還有什麼問題嗎?”
馬玥的聲音隨即響起:“有!”
荀彧的聲音彷彿在忽然之間失去了大半的力氣:“今天……又是什麼問題?”
“今天的問題比較簡單,”玥兒的聲音似乎很是認真,“昨天……曹操不是歸順了嘛。玥兒想知道……先生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微微一怔,隨即瞭然:即使玥兒前世是在民國時期,但關於曹操的事蹟想必也絕不會陌生。
荀彧並沒有思考太久:“昨日的宴席,我並沒有受邀參加,對於曹操的為人,雖然有所耳聞,但彼此交往不多,還談不上了解。”
“那就說一說唄。”看來玥兒確實對曹操很有興趣。
“曹操的祖父曹騰則曾任大長秋,前後侍奉四位皇帝,並有擁立桓帝之功。其雖是宦官,但卻能不避私仇地推薦賢才,當時名聲相當不錯;曹操的父親曹嵩,曾經憑藉捐錢擔任漢朝太尉,雖然如此,但此人性情溫和,雖然沒有太多政見,但除了貪愛錢財之外,也不算太壞。”荀彧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