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接著說道:“此役,我八萬州兵損失過萬,傷者難以計數,至於遠征遼東,老夫實在難以支援,希望你能體諒。”
我點了點頭:“小侄能明白,盧叔的難處。”我還沒有忘記,南面的冀州……還有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物。
“錢糧兵甲,但凡我能提供,當無不應允。”
“多謝盧叔。”我微微挺起身子,拱手道,“公孫度既已身死,遼東三郡的收復小侄一人便已足夠。”
“公孫度雖然身死,但他的長子公孫康已經逃回遼東。”盧植手扶酒壺,自顧自添了一杯酒,“恐怕還會給你造成一點阻礙。”
我笑了起來:“一撮毛賊而已,年底前就讓盧叔叔看到他的腦袋。”
64盧植的暗示
“賢侄勇則勇矣,但萬不能小看公孫度留下的根基。”盧植隨手放下酒壺。
“哦?”我繼續笑著,他親爹身死,主力步騎都被擊垮,他還有什麼本錢?
“遼東有烏桓,你不會忘記了吧?”他端起酒杯,微微揚起下頜,輕輕啜了一口。
我感覺自己笑不出來了:“……願盧叔教我。”之前聽說遼西遼東的烏桓加起來號稱十萬,而這次的敵人滿打滿算也就七萬,而且烏桓向來以騎射馳名,那被我打散的幾萬步兵顯然不是什麼烏桓主力吧……
“對於此事,伯珪比老夫更有經驗吧?”盧植卻笑著示意自己的學生。
“瓚曾長年與烏桓往來,因而對於其習性稍有了解,”公孫瓚還在保持必要的謙虛,“其實先生與馬將軍都無須太過擔慮,烏桓胡種皆是勢力小人,你強他便依附納貢,你弱他便聚眾劫掠,如今公孫度既已身死,其主力大軍也被擊潰,剩餘殘兵不過三四萬上下,主君初喪,士兵必然頹喪,待將軍揮軍東向之時,其必然聞風逃潰。”
我對烏桓並沒有什麼印象,但參考羌族的性格……想來都是半依附漢朝的放牧民族,差別不至於太大吧?
公孫瓚的那句話說的極其正確:你強勢之時,他便如羊一樣溫順,狗一樣忠誠;你頹敗之時,他便化身成白眼狼,無情地將你撕成碎片。
“你是說,只要我大軍開過去,烏桓未必會堅決支援公孫康?”我搓著下巴問道。
公孫瓚點頭:“大人不要以為這些異族驍勇善戰便悍不畏死,其實怕死得很,根本不會為了其他人賣命,只要他們認識到我軍的實力是他們難以撼動的,自然夾著尾巴滾回老家!”他的口氣非常不客氣。
“唔,”我有些遲疑,“問題是……怎麼能讓他們意識到我軍難以撼動?就算加上你四千輕騎,我們手中也不過一萬七千餘騎兵,如何彰顯力量?”面對號稱十萬的烏桓騎兵,我這點兵馬實在是硬不起來啊。
“馬將軍難道沒有步卒?”公孫瓚訝然問道。
我一拍大腿:“差點忘了,還有兩萬七千步卒!不過……”我又躊躇道,“還是也比不上十餘萬烏桓騎兵啊!”
“哈哈哈!”話剛出口,不僅公孫瓚,連盧植、田疇、田豫等人都一齊笑了起來。
“我……說錯什麼話了?”我納悶地巡視四周,忖度著剛才的發言:沒錯啊,四萬人對十萬人,一般情況下自然是十萬人底氣更足吧?
“賢侄還是經歷尚淺,遇事有些想當然啦!”盧植一臉笑意,“遼東遼西的確有十餘萬烏桓,但其早已漸習農耕,不再是人人皆可上馬作戰的時候了,何況烏桓大小部落數以百計,除非朝廷決定徹底屠滅其族,否則他們絕不可能團結一致與我們對抗。”
“呃……盧叔……說得極是。”我悶聲應道。其實,就算是參考羌族的情況我也應該明白烏桓只是分散部落而已,只是因為多次聽到“十萬烏桓騎兵”這個詞語,我的潛意識裡早已將他們當做一隻協同作戰的軍隊了。
盧植斂起笑容,問道:“明日之後,老夫便要撤回全軍返回薊縣,賢侄如何計劃?”
你老人家還真是雷厲風行,連休整都捨不得時間。
我忖度了片刻,緩緩答道:“此去遼東,必要率眾以立威,因此……小侄須等步軍趕來,再開進遼東,盧叔您看是否恰當?”
“謹慎些也好,”他點了點頭,“你先在土垠城做些休整,待兵力合一之後先收回遼西,再取昌黎吧。”
“遼西?昌黎?”我有些緩不過勁來。
“有什麼不妥?年輕人還需穩住心神,”盧植語重心長地勉勵我,“大漢之土要一點一點地收回,不能急於求成。”
“是是是。”我小雞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