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而已。”
蔡琰呆呆地想了想,眼中光彩亮了又黯,她喃喃道:“詩歌合為時而做,文章合為事而成……公子果然深刻……”
她微微晃了晃螓首,長髮散落在胸前:“琰受教了,再不會迫公子了。”
“琰妹明白就好,”我吐了口氣,“回去告訴蔡大人,咱這門婚事可以結束了,琰妹找個大儒世家吧,哦對了,我馬家有個世交好友,姓龐名柔……”我急忙向她推薦同輩賢才。
“不,”蔡琰打斷了我的好意,“琰非公子不嫁。”
我一怔:“你方才不是剛說……不會再逼迫我了麼?”翻臉太快了吧?
她俏皮地眨眼:“琰所說的,是不再偷看你的文章啦,我嫁你後便整日跟著你,看你如何把詩文與情勢揉和在一起達到什麼最佳的效果。”
我呆若木雞。
·
午後我查點了府中的兵馬。
三千士兵,幾乎被完全補充到皇宮衛士之行列了。
北宮衛士四百七十一人,七十二名卒長,計五百四十三人。
南宮衛士五百三十七人,九十五名卒長,計六百三十二人。
右都侯使衛士四百一十二人,卒長二十二人,計四百三十四人。
左都侯使衛士三百八十三人,卒長二十八人,計四百一十一人。
公車司馬令衛士二百人,卒長十三人,計二百一十三人。
衛尉衛士六十人。
以上幾所需要計程車卒,便是我三千人馬的主要分流之處,南北二宮其餘七道城門司馬原本的百來名士兵,勉強可以足夠。
儘管各處本來都應該提供士兵營舍,但由於士兵普遍反應馬府住宿條件遠遠優於朝廷的土炕,於是我勉為其難照舊收管了我名下的三千人馬。
朝廷並未給我撥調一文處置費用,我也沒有什麼怨言。
當然這樣做也有很多益處:至少我府中被各類不法之徒闖入的機率會降低很多。
直到此時我才發現了一件事情……
徐晃本人竟然一直居住在普通士兵之中!
從來沒人告訴我,徐晃本人更是不會對我傾訴這種小事。
而我確確實實大吃一驚。
我立即命令趙承,與府中挑選一座院落暫時撥給徐晃,另外根據國家公務員相關條例,六百石的朝官已足夠從相關機構處領取官僕與侍婢了,這一切都交給趙承遣人去辦理處置。
趙承很快便慚愧地跑過來稟告:“少爺,徐晃他拒絕了。”
“呃?”我不解,“拒絕分房還是奴婢?”
“全部都拒絕了!”趙承有些火氣,“不是小的多嘴,姓徐的太不給少爺面子了!”
“喂喂喂,你小子也太小心眼了吧?”我一腳踹在他的腰上,“他不是不給面子,只不過他習慣那麼做而已,你看開些,別亂說話喲。”
趙承怔怔道:“既然少爺你都無所謂,小的就不多管閒事了,我只是擔心他不識好歹罷了。”
“不識好歹?”我搖頭,“他這種人只是表面冷漠罷了,做事盡心就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