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章 涿州之戰(2)
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就是追求真理的漫長過程,很多時候,我們總想為所做之事找一個理由。
但也有很多時候,即便擁有不去做某件事的理由,我們卻仍舊不得不去做這件事。
這就是真理和個人情感之間的衝突。
真理是客觀的,是死的,真理就是真理,亙古不變,而感情卻是主觀的,是變化多端的,也是最難以捉摸的。
岳飛和徐寧等人已經很清楚种師道的戰略打算,也知道他想坐山觀虎鬥,想坐收漁翁之利。
在客觀考量上,他們也很清楚這樣其實對大焱的整個戰局或許不是最有利的,但對北伐戰爭的過程以及戰爭過後,卻是消除了不安的隱患,是最具長遠戰略目光的一個計劃。
這些天以來,柴進和朱武,楊挺徐寧宗儲岳飛等人,也不知聚會商議了多少次,以他們的智慧和眼光,其實很容易就能夠看出种師道的打算。
他們都是青壯派的中堅將領,可以說他們承載著大焱軍事的未來,他們也深知大局與個人之間該如何抉擇,然而在個人感情上,他們終究還是無法釋懷。
他們終究不是郭藥師這樣的梟雄,更不是种師道和童貫這樣以數十萬大軍作為棋子去博弈的超級國手。
他們只知道這世間若還有公理,就不該將蘇牧連同常勝軍丟在涿州里頭。
因為如果沒有蘇牧,根本就不可能出現眼下的大好局面,可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大焱卻要拋棄蘇牧,狡兔未死就先烹走狗,飛鳥未落地就開始雪藏良弓,這是多麼讓人心寒的一件事情。
他們熟知蘇牧的練兵計劃,在不斷的練兵之中,他們也領悟到了蘇牧想要的效果和目的。
蘇牧的練兵方案確實能夠極大地提高大焱軍士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