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戰爭的,誰沒有自己最初的夢想?
為了捍衛這個或許早已被生活磨滅的夢想,就算戰死沙場,那又如何?
第六百七十一章 河北的現狀
嘗聞古語有說,匈奴草黃馬正肥,也就是說,秋天草葉枯黃,正是戰馬最肥壯之時。
聽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傳說,秋後的乾草帶有草籽,戰馬吃了之後比較容易長膘,是故肥壯有力,秋冬季節的北方,天氣晴朗雨水又少,河流不斷流卻又即將結冰,便於戰馬行動。
也就是說,秋冬季節該是遊牧民族戰力最強之時,而在中原的農耕民族,秋後莊稼成熟,秋收之後的中原大地是最富足的時候,所以北方的遊牧民族很喜歡在秋冬季節南下打草谷,以致於古時又將防備遊牧民族入侵稱之為防秋。
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的戰爭由來已久,北方寒冷,生活環境極其惡劣,資源短缺,而中原土地肥沃,氣候溫暖,土地肥沃,為了生存,北方的遊牧民族自然要不斷地往南侵略。
遊牧民族的優勢在於戰馬的機動性,而中原人擅長修建城池,動不動修好幾米高的城牆,漫說戰馬,就是人都怕不上去,守軍就在城頭不斷放冷箭,拿棍子刀子往下捅,石頭屎尿往城下潑,遊牧民族的入侵者就要叫苦不迭,而擅長建築的中原民族,還修建了長城這種讓人望而卻步的史上第一工程。
但如果是中原民族反攻遊牧民族,優劣同樣顯而易見,遊牧民族的機動性極強,想打又追不上,你退了他就追上來打你。
而在騎兵方面,中原大地是要輸給遊牧民族的,中原人不是不懂養馬,也不是不懂騎馬,而是不敢騎馬。
古時的中原人都穿裙子袍子,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褲子,或者說開襠的褲子,裝束就是用一塊布將下身圍起來。
因為南方炎熱,裙子容易散熱,容易蹲下解決生理問題,容易在床上解決生理問題,沒有褲子,騎在馬背上不消半柱香時間,大腿就會被磨破,命根子都要被馬背磨爛。
而且古時並沒有馬鐙這種東西,馬鐙堪稱騎兵裝備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有了馬鐙,才能夠穩穩騎在馬背上,解放雙手出來拿長槍捅人。
沒有馬鐙,就只能趴在馬背上,雙手抱住馬脖子或者抓住馬鬃,而且馬鞍這種東西也很晚才出現,沒有內褲沒有外褲,只有裙子,光屁股在馬背上磨,或者馬背上墊個毯子,誰能吃得消?
所以中原人就發明了戰車,在戰場上大量使用戰車,站在戰車上,不僅能夠使用戰馬的腳力,也能夠解放雙手來捅人。
不過戰車的靈活性自然比不過單兵騎士,劣勢也是顯而易見。
到了趙武靈王時期,這位大哥終於忍不住了,就開始“胡服騎射”,學習遊牧民族,開始穿褲子,有了褲子的保護,中原人也終於能夠放心騎馬打仗了。
一向崇尚寬袖廣袍的中原人或許對茹毛飲血的北方蠻人十分看不起,但在騎馬這件事上,學習蠻族穿窄褲,卻為他們在軍事上做出了改革。
而遊牧民族建立了自己的國度之後,同樣向中原人學習,開始穿寬袖廣袍,開始吟詩作賦,開始飲茶撫琴。
漢禮之中的跪坐,正是因為當時的人都穿裙子,所以才用跪坐在後腳跟上的方式,遮住前方讓人羞澀的春光。
而據說竹林七賢的嵇康就是因為坐姿太狂放,在與鍾會見面的時候,大咧咧張開腿來坐,兩腿間的“武器”在鍾會面前晃來晃去,才丟了自己的性命。。。
閒話也休提,之所以想起這些無聊的東西,是因為蘇牧已經很清楚遊牧民族的尿性。
這世間便是這樣,越是貧窮就越是蠻橫,戰鬥力反而越是強悍,這是一個讓人有些無語的悖論。
窮橫的民族往往會被更加窮橫的民族打敗,比如後世史書上記載,窮橫的遼人打敗了宋,但更窮橫的女真卻滅了遼,而比女真更窮橫的蒙古人,又反過來滅了女真。
要知道女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遊牧民族,他們更趨向於漁獵民族,更加的原始。
這條理論在後世的某些小國身上也同樣適用,國家已經貧窮不堪,老百姓都要餓死,但軍事發展卻駭人聽聞,整日喊打喊殺。。。
如今雖然大焱的戰士都開始穿褲子了,但又沒了戰馬,文人們又開始過上了古時穿裙子的生活,整日裡想著先賢聖人的那一套治國理論,只想著跟人講道理,花錢買平安,不想動拳頭動刀子。
結果就是人根本就不跟你講道理,因為這些人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還講個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