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執法隊砍了三名晉綏軍的頭後,張培梅派人在臺懷鎮周圍貼出了大量告示,以第二戰區執法總監的名義警告那些恣意破壞宗教團結,擾民害民的軍人,無論何種職位,將一律嚴懲。告示一出,撤退到五臺山臺懷鎮的各部隊收斂不少,再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禍害百姓,搶奪寺廟財產,臺懷鎮一時之間風氣大好。
第二天,執法隊按各小隊分成9組,在臺懷鎮周圍巡邏。當這些身背大刀,手持湯姆遜衝鋒槍的軍人一出現,立刻會被人認出來,都知道這是張培梅的執法隊來了。
早晨,吃完飯後,火狐小隊在執法隊副大隊長高寶存的帶領下從駐地塔院寺出來後,路過五爺廟,見到處是亂哄哄的傷兵,場面有些混亂。
五爺廟原名萬佛閣,建立於明代,現在的建築多為清代重修後的遺存,屬於塔院寺的屬院。
五爺廟裡坐東朝西的兩層三簷歇山頂建築名為文殊殿,四角翹出,明柱圍廊,玲瓏剔透。殿內下層供三位菩薩,騎綠毛獅子的是文殊菩薩,騎大白象的是普賢菩薩,騎神獸的是觀音菩薩。
坐北向南的建築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龍王殿,人們通稱五爺廟。五爺廟建立於清代,民國年間重修時,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龍王的,而五爺廟為什麼要修龍王殿呢?這要從文殊菩薩向東海龍王巧借歇龍石的神話說起。很古以前,五臺山地區並不是清涼勝境,而是酷熱難熬,當地百姓深受其苦,專門為人排憂解難的大智文殊菩薩便從東海龍王那裡巧妙地借來一塊清涼石,從此五臺山變得涼爽宜人風調雨順,成為避暑勝地。而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當他們發現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臺山後,便尾隨而來大鬧五臺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臺,要討回清涼石。但文殊菩薩畢竟法力無邊,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龍王,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臺頂。這五龍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臺,專管五臺山的耕雲播雨。人們感激他為五臺山地區造福,為五龍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龍王居於殿內正中,左側為大龍王、二龍王、龍母,右側為雨司、三龍王、四龍王。據說,五龍王以前是黑臉,但為什麼所見卻是金臉呢?這是因為佛教傳言,說五爺姓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發脾氣動恐。臉由黑色變為金色,就使五爺的脾氣變溫和了。據民間傳說,龍王弟兄五人,這是其中的老五,故稱五爺。按一般慣例,龍王不居佛寺,當地龍傳說五臺山龍王神靈顯赫,不安其位,寺廟不安寧,故在閣西建殿祀之。
這些傷兵是昨天被安置在五爺廟裡的,因為醫療救治跟不上,滿肚子的怨氣,便把五爺廟當做撒氣的地方,有的在廟前撒尿,有的躺在地上大喊大叫,有的則把五爺廟裡的幡布當做裹傷的紗布。
“各位軍爺,那是神啊,上天會降罪下來的。”廟裡的主持是見一群傷兵糟蹋寺廟,哀求道。
“去他媽的,老子在前線賣命打仗,到後方連個醫生都見不到,人都快死了,還怕幾個泥人?”一名滿臉絡腮鬍子的大漢上前一推主持。
主持猛不提防,被推得後退幾步,站住,舉起右手,低眉念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在五爺廟廊簷下,躺著一位腹部中彈的傷員,此時,已經奄奄一息了,他看著自己不斷滲出的血水,再看看其他無人理會的傷員,感到無比絕望,用嘶啞的聲音喊道:“娘喲,兒再也見不得你了。”說完,從衣袋裡拿出一顆手榴彈,一拉,頓時,冒出一股青煙。
旁邊的傷員見狀,驚駭萬分,邊跑邊喊:“爆炸了,爆炸了。”
轟”的一聲巨響,立刻引起一陣搔動。
帶隊的高寶存帶人正好經過此地,聞聽爆炸聲,立馬趕過去,就見廊簷下被炸的殘肢到處都是,一些傷員見狀,不免兔死狐悲,情緒激動,在五爺廟前大喊大叫。
“兄弟,你沒死在小鬼子手裡,卻死在五爺廟裡。龍王,你本神靈顯赫,保民安寧,可你睜開眼睛看看;菩薩,你本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可你睜開眼看看。”一個滿臉絡腮鬍子的人悲痛萬分,右手抓著主持,大喊。
主持被絡腮鬍子抓得羞愧萬分,呆呆地說不出話來。
“放了主持。”高寶存一見,分開人群,走過去,厲聲喝道。
“你他媽的是誰?”絡腮鬍子冷眼打量著高寶存。
就在高寶存與絡腮鬍子對峙的時候,張文智指揮隊員上去,把殘肢收拾完,裝在一個收屍袋裡。
一旁的傷兵見高寶存他們雖沒有統一拿著湯姆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