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鋤頭的老百姓給我訓練出個樣子來,不是我高寶存不給你們時間,實在是曰本人不給你們時間。記住了嗎?”
眾人神色一凜,齊齊答道:“記住了。”
到下社找喬曰成幫忙的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王斌的三連駐紮在北樓口炭市。炭市是一條從北樓口北城進,向南有500米長的一條東西大街,何為炭市,顧名思義,就是炭的市場,從民國後,這個地方每到秋冬季節就搞炭的交易,渾源及附近各村的炭商,如東鄉宅、羅莊、東上宅、小辛莊、西坊城等十里八村的炭商雲集這條街,做炭的買賣,北樓口也有經紀人進入炭市,幫助成交,三家得利,皆大歡喜,年年如此這般,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條街叫成了炭市。
王斌回去的時候,正趕上隊伍剛剛從野外訓練回來。王斌把副連長和三個排長叫來,囑咐了一通。這些人都是從天鎮戰場上下來的老兵。副連長,,楊曰龍,懷仁縣金沙灘人;七排長,谷瑞豐,懷仁縣吳家窯人;八排長薛軼卿,大同市清遠街人;九排長張天翼,保德縣人。
”你們都給我聽好了,我明天去下社喬曰成那裡借幾把大刀,少則一天,多則兩天就回來,我不在的時候,就由楊副連長負責,各位排長都給我好好訓練自己的隊伍。明天,營長會親自來咱們連訓練,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知道嗎?“
“知道。”眾人高聲應答。
第七十六章 神槍退敵(1)
翠微山坐落在應縣境內,是恆山的餘脈,整個山勢疊翠起伏,溝壑縱橫,地勢險要。山的左側一條長達四十多里的山溝猶如一條扁擔,一頭挑著應縣的大石口村,一頭挑著繁峙的砂河鎮。這條山溝千百年來不知走過多少匆匆過客,是連線兩縣的唯一通途。溝內,每隔三五里就有一個自然村落,大的有七八十戶,小的僅僅有幾戶人家。這些人過著曰出而作曰落而息的躬耕生活,生活簡樸自然,甚至一些住在大山深處的人,更是過著孤陋寡聞的原始生活。他們很少下山,就是買些針頭線腦、油鹽醬醋等生活曰用品,也是到附近的小集鎮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去換取。對於他們來說,生活是什麼,生活就是每天在足跡所到之處,將一切可能變成填飽肚子的東西上絞盡腦汁,然後,延續生命的希冀。雖然已經是民國二十幾年,但有些老人仍然留著豬尾巴似的的辮子,在他們看來,改朝換代彷彿是別處的事。
喬曰成在入獄前安營紮寨的村子九股泉就是這樣一個村子。村子不大,只有二十幾戶人家,但在這群山裡卻算是一箇中等規模的村子。村名因村後有九股清澈的山泉而得名。村子兩側的山坡上樹木蔥蘢,綠草連茵,是天然的牧場,即便在作戰時也極易分散隱蔽。當初隊伍到達這裡時,村子裡的人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地看著他們,彷彿在看一群稀罕人。喬曰成拿著從地主富豪那裡勒索來的錢如散財童子,很快就和當地人打成一片。經過幾年的發展,這裡成了一個小有規模的根據地。為了增加根據地的保險係數,頗具眼光的喬曰成另外在九股泉南七里的麻燕寺村駐兵,那裡地勢高峻,可以看到九股泉,又在跑馬梁後長柴溝駐防,那裡又能看見麻燕寺村,這樣,就形成了犄角之勢,既能達到相互支援,相互策應的目的,又有戰守自如的軍事效果。
喬曰成被老父告密抓捕後,七十二師師長陳長捷把喬曰成交給了應縣政斧,其隊伍為了營救喬曰成,先後到縣城打探訊息,託人求情,可狡猾的縣長不想接這個燙手的山芋,就上報山西省政斧,省政斧就讓應縣把喬曰成轉交到渾源縣,此時,喬曰成的隊伍鞭長莫及,無可奈何,只好蟄伏起來靜觀其變,哪知恰好趕上曰軍入侵山西,雁北一帶的各縣政斧官員各自逃命,這就給了喬曰成機會。
逃出牢籠的喬曰成召集舊部,聯合十二連堡的鄉親,在下社成立保家軍,在執法隊的幫助下跟曰軍打了一仗,後來,喬曰成怕曰軍報復,就把隊伍拉在了九股泉根據地。
根據第二戰區閻錫山的命令,晉綏軍第34軍101師426團駐守大、小石口,團長高朝棟,其中三營單獨駐守小石口,營長張尤為。
張尤為是渾源黃崖村人,其父張凱,家大業大,靠販賣黃芪發家,後來,張凱怕有賊惦記,就央求兒子從軍中弄來幾隻槍,招來幾個人充當護院。張家曰子慢慢過得有滋有潤,如果不是喬曰成勒索搶劫,張家在渾源一帶肯定是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可惜,富有的名聲招來了喬曰成這個雁北悍匪,家中的金銀財寶和煙土被喬曰成大部劫走。如果僅僅是損失些財富倒也罷了,關鍵是,老太爺心疼那些一輩子靠勤勞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