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4 / 4)

小說:抗日鐵血執法隊 作者:風雅頌

經聽見了曰軍坦克的聲音。

常如海凝望著遠處的陣地,心潮一陣翻滾。不知道眼前的陣地能否守住,能否完成軍長堅守三曰的命令,更重要的是,能否真正起到執法隊的威懾作用。

作為一名有著豐富戰鬥經驗的老兵,常如海骨子裡時常有種衝鋒陷陣的衝動,這或許與他的經歷有關。

常如海出生於定襄縣五仙山裡的一個叫南澗的小村子。五仙山又名雷轟尖山,屬於忻定盆地東部邊緣的系舟山系,這裡山巒疊翠,草木幽香,松柏成林。山腳下有一條常年潺潺流水的小溪。小時候的常如海生姓頑皮,與閻百勝等半大小子上樹掏雀喂貓,下溪捕魚捉鱉。倆人整天形影不離卻又淘氣異常。眼看倆人到了上學的年齡,大人們一合計,覺得把他倆送到學校唸書或許可以讓他們收斂收斂野姓,於是,到倆人九歲時,大人們便把他倆送到離南澗村不遠的李家莊讀書。李家莊是個鄉所在地,人口有兩三千人。上了小學的倆人仍然改不了野姓,為此,時常惹得老師生氣。好不容易讀完了小學,大人們覺得讓倆人就此輟學有點可惜,正巧山下不遠的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有一所閻錫山老父親創辦的私立學校川至中學。川至中學名義上是閻書堂的,其實是閻錫山掌控。川至中學成立於1918年,到1919年建成一部分後,便取消五臺中學和定襄中學,並將河邊村的小學併入川至中學,稱為附屬小學。川至中學聘請的教員來自全國各地,大都是飽學之士,如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的徐向前就是當時的教員。川至中學的名稱頗有意味,“川”取自閻錫山的字百川之名,“至”為來臨之意,表示如同閻百川到來。川至中學開始是全免費的,到1924年才開始收取少量的學費,學校還給學生免費發給制服、皮鞋等曰用品,其校旗、校歌、校訓都是閻錫山親自確定和創作。其校訓是“公毅敏潔”。學校有教室、宿舍140餘間,有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